貪污犯案趨個人化 主戰場轉向護民生

  廉政公署過去50年,因應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的變化,面對不同階段不同特徵的打貪挑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制定防貪打貪策略。胡英明認為,香港經歷黑暴和疫情後,社會和經濟活動復常,經濟發展一定會比以前更快及規模更大,但若果管理不善便會有很多貪污風險,令市民根本享受不到經濟成果;所以廉署去年就一些影響民生的貪污案進行大型執法行動,包括機場三跑及樓宇管理貪污案,向社會傳遞一個信息「有廉政公署睇住,唔好亂嚟!」

  胡英明表示,在廉署1974年成立初期,當時香港社會貪污成風,主要表現在當時的港英政府多部門都有以權謀私情況,且是集團式及系統化犯案,使市民產生受賄、行賄並不違法的錯誤思想,甚至認為貪污是公開化、生活的一部分。經過廉署打擊後,公僕集團式貪污問題近年幾乎絕跡,反而私營機構貪污案件大幅飆升,但在廉署嚴厲執法下,沒有出現龐大集團貪污情況。

  由於廉署大力宣傳防貪,市民防罪意識不斷提高,「現時隨便問一個小朋友,都知道貪污犯法。」但近年來,不法分子犯案越趨個人化,私營機構不時出現以權謀私、貪污舞弊,將工程及採購利益,以不法手段交給「自己人」。因此,私營機構貪污數字由1980年代佔廉署整體個案25%,升至近年七成。胡英明強調,銀行業、保險業、建築業等大型行業的廉潔程度或對民生造成影響,故特區政府投入大量資源,為本地公私營機構舉辦課程。最近,他與同事商討繼續舉辦有關大型基建或其他主題課程,今年更將舉辦20個海外課程及10個本地課程,目標訓練約2,000名人員,並會全力配合國家反貪腐工作,全力配合國家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