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廊】正月臘味笑聲歡
邱 明
上小學二年級時,家中第一次製臘肉。不多,只一條肉,3斤來重。是鄰居送來的。平時的洗米水,擇撿蔬菜剩下的黃葉子、老菜皮、根頭鬚尾,拾掇搜集給鄰居餵豬。殺豬了,鄰居送了一塊五花肉做回報。我們幾個孩子特高興,今天可以打牙祭啦。是切塊紅燒?是剁餡包餃子?可是母親將肉翻檢審視一番作出英明決定,把孩子們的揣度、眼巴巴的期盼徹底粉碎。
母親說:肉,肥瘦正好,可以醃曬臘肉,留作過年用。那時副食品憑票供應,平常難得見肉,三餐清湯寡水,好不容易有吃肉的機會,卻被母親一句話改變了。然而,母親的決定極其正確。再兩個月就過年。肉,變成臘肉,依舊是我們的食物,不過是早吃晚吃而已,我們的閱歷、正月的內容,卻因此而豐富多彩了無數。肉,清水洗過,肉皮用銳利刀鋒反覆刮淨,置沸水燒滾,幾袋煙功夫,用筷子戳戳,母親說可以了。撈起、瀝乾、撒鹽、搓揉,以鐵絲隨意紮上幾個小眼,紮孔為的是讓鹽漬入肉裏。
煮過肉的水是為湯液。湯,有油花之飄盪,液,略呈乳白之顏色,剁入蘿蔔熬滾,味道也出奇地好。那晚孩子們吃得愉快,吃得匆忙。嚴格地說我們的心思不在晚飯,心兒拴在臘肉如何製作上。煮過、漬過、冷卻的肉,體積有所收縮,色彩退減略顯蒼白,但它因收縮而組織緊密,因緊密而腠理清晰,顯示出一種剛勁一種力度。我們圍着母親,看她一遍遍反覆往肉條上刷醬油撒五香粉,末了,她將一根粗鐵絲穿透肉皮,穿透肥厚的肌體,再曲成一個彎鈎。此時,肉塊因塗抹上色,白,瓊脂晶潤;紅,靚麗生動。一根鐵鈎穿插滋生出威武雄壯的氣概,它已具臘肉之雛形。當然,要成為真正的臘肉,尚需時日。而每過一日,正月也近了一天。
母親把晾曬臘肉的任務交給了我。我,一絲不苟地履行職責。清晨,屋頂有厚霜,預示又是一個好天氣。我不停地呵着凍手把臘肉高高懸掛在竹竿的叉節上,因白皚皚的寒霜輝映,它像一簇怒放的映山紅,熱情召喚太陽升起,讓太陽的熱力加速它的華麗轉身。傍晚,我小心翼翼將臘肉懸掛在屋簷壁角,就像點上一盞溫暖的燈籠,紅光穿透夜幕。我辨別得出經過一天的炙烤,它發生的細微變化。我還知道,夜的徹骨寒風會侵透它的每一部分,讓它堅硬如玉。終於,它黃皮硬亮,白膘潤滑,精肉火紅,充滿金屬質感,張力在不停漲擴。敲彈它,會發出刀劍的銳響、玉石的鏗鏘。仔細嗅,有鹽、風、太陽、時光、鄉村、市井、民俗、傳統的味道,透出人間七彩斑斕、煙火詩意、臘月風光、亘古情懷……
正月開初,母親的廚藝得以充分展示。菜心、豆莢以青綠油亮,襯托臘肉的紅、白、金黃色彩。筍片鮮嫩,苔苗嬌碧,輔佐臘肉的鮮艷奪目與沉穩堅韌。主食也因臘肉活色生香。略微焦黃的米粿、細韌的米粉,被臘肉的油脂滋亮,再撒一把芫荽,隨着臘肉特有的香氣,讓客人們的舌尖享受着不盡魅力,恬適的笑意氤氳浮現,小屋流淌着幸福時光。客人們盛讚主人的好客,誇讚臘肉的美味,小屋充滿禮儀之邦的傳統與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初三、初五,二六、二八,唉,正月的日子過得飛快!孩子們以複雜的心情注視簷下的臘肉,它像一團火球只剩拳頭般大小。
哦,就要出正月了,我們是不是也該犒勞犒勞自己?老爸明白小孩的心思,笑瞇瞇發問。吃臘肉了,吃臘肉了!父親話音甫落,孩子們雀躍歡呼。蘿蔔乾、蒜、辣椒,唰,在起煙的油鍋裏與臘肉愉快會合。很快,一盤色彩艷麗的蘿蔔乾炒臘肉端上餐桌。油汪汪黃燦燦的蘿蔔乾嘎巴賊脆,翡翠般的蒜白蒜葉鮮亮誘人,而耀眼的紅辣椒生動火撩,臘肉則熱情奔放等着我們大快朵頤。
小妹搶先夾了一片嚼進嘴。嗯,好香!又說,有一股說不清的什麼味。母親說:這是臘味呀。為什麼叫臘味?妹妹問。母親道:唉,臘味就是臘味。小屁孩哪有那麼多為什麼。我笑。母親瞅我:笑,笑。你說得出什麼是臘味?我咬着臘肉,肥而不膩,瘦而綿糯,爽口香醇,美滋滋地答:臘味,就是年味。紅紅火火,回味無窮的年味呀!年味、臘味!小妹跟着學舌。餐桌上空,熱氣嫋嫋,迴旋起一串串帶着臘味的歡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