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變

  陳文鴻 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香港經濟還是一樣,沒有多大變化。雖然從新冠疫情復甦過來,但還是原來的結構與體制,疫情的衝擊並沒有使香港尋求轉變。

  香港經濟主要是依靠內地。內地經濟增長,外溢到香港的作用大於香港本土,這是規模的差別。例如內地旅客恢復來港或比疫情更多的話,香港的旅遊餐飲零售消費行業便沒有衰退的可能,更會比前有大的增長,拖動全港經濟。旅遊的作用還是較小。若香港的金融、保險、專業服務再次擴張,即使回復不到幾年前,金融服務也不用愁缺乏需求。當然房地產的泡沫不可能再靠內地資金堆砌出來,內地房地產市場泡沫先破了。由於建設過度,銷售困難,北上廣深亦面對跌價壓力,外溢來香港的投資投機不可能恢復舊觀。但一如北上廣深,只要內地移民來港增加,亦可保香港房價小跌乃至回穩。特別是西方對中國仍然施壓,對內地人在海外購房升學移民等都加限制,部分需求便會轉移來港,填補香港本地需求不足的缺口。至於科技創新不是單靠投資便可立竿見影,創建需時。無論中央政府與特區怎樣催谷,一是短期難有收益,仍只是基建投資的付出。二是成功機率不大,全球都是,香港不會例外。

  總而言之,有中國內地作為後盾,香港經濟仍可低速增長,不會有明顯的失業,反倒有通脹和工資上升的壓力。香港便是得天獨厚,仍是福地。特別是香港與珠三角融合,港人高收入可在珠三角有更佳的價值體驗。中下層亦會得益,加上失業低,政府福利不減,香港社會必然穩定,也足以安居樂業。

  只是依照現在的條件和發展方向,提升的機會便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