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牌的探討
鄭兆聰 前香港足球先生、NOW Sports主持
負責制訂球例的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將於下月進一步研究採用藍牌判罰球員的制度,將球員判離球場數分鐘的處分,稍後會於部分非頂級賽事中實行測試,今天我想以教練角度來討論這事。
傳統的紅黃牌早在1970年世界盃開始採用,直到現在仍未有變,我非常認同這個制度對足球發展起着重大作用,毫無疑問是個好決定。至於現時提出的藍牌制度,我認為除在懲罰球員外,也是增大了球證的權力,但究竟執法尺度如何?假如繼續有球員犯錯,更多球員暫時被逐,是否影響了球賽的可觀性呢?
其實近年引入的VAR,原本只是一個機器,根本不會錯,但由於主理的是球證,卻又是會帶來不少的爭議。始終球例是死,球證才是生,執法決定都會關乎球證性格,例如是否對一切都零容忍,我想要是執法尺度太緊,對球賽可觀性是不會有幫助的。始終藍牌的出現,我認為對於一些好球證是會有幫助,但對一些水準平平的「渣」球證,則隨時會因此讓他們成為了焦點,取代了球員做主角。
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如今的超長補時制度,球員在尾段隨時都會因為戰術需要拖延時間,到時會否趕走多人影響比賽;又或者一旦有球員被暫時罰離場,我作為被逐球員一方的教練必會安排大軍暫時死守,又是否好事呢?
講到底,我認為紅黃牌的操作還是較簡單,作用已經很好,再加藍牌已經是非常複雜,更易出錯,但當然大家也要再看之後的測試,才知道真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