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人與事/赤子書事\賴秀俞

  圖:香港擁有不少別具特色的二手書店。\圖片來源:Books&Co.
  圖:香港擁有不少別具特色的二手書店。\圖片來源:Books&Co.

  遊香港,對我來說,逛書店才是正經事。當我還是一名普通讀者的時候,書店就已經是我的常駐地。中小學時假日出門,和同學約見面,我定的地點通常都在書店。在某一層某個類別的書架碰面,彷彿接通某種暗號似的。不知道去哪裏的時候,我通常都會去書店,像長大後喜歡逛超市一樣,這些被一一陳列的「物」帶給我殷實的安全感。長大後,同樣是書,讓我安身立命。命運的軌跡竟真的有某種冥冥中的注定。

  一個城市若沒有獨立書店,或有太多獨立書店,也並非一件全然的好事。畢竟,逛獨立書店,買熱門讀物的消費行為,在社交媒體狂飆突進的發展中日已成為某種時尚單品。上一代的文藝青年嘴邊總掛着誠品,然而,少年子弟江湖老,紅粉佳人兩鬢斑,現在到誠品碰頭已不再是當紅的時尚批註。那些裝修精緻的網紅商店,以及被資本家催熟的書店文化,已構成後現代社會的著名景觀。有人說,老派約會之必要,逛二手書店之必要。這裏的「老派」,在我看來自然值得懷疑。這些當然是城市文化研究的課題,是流行文化的談資,卻未必能夠構成我們真實的生活。並且,在這個幾乎所有的文化內容都朝向速朽的道路狂奔的時代,作為時尚地標的獨立書店也可以是速朽的。尤其在快節奏的香港,獨立書店的存活並不那麼容易。城市走得太快,即使有伴侶隔年相約前往,恐怕店已不再,徒留傷感罷。

  當我成為一個文學研究者之後,逛書店不再是一件純然享受的事,而是某種精神基建工程,甚至是心靈復建任務。像逛超市一樣逛書店的日子已十分久違。對我來說,書從來都不是一件輕巧的玩意,反而背負了複雜乃至沉重的意義。以前很愛去各種書店,現在唯有二手書店讓我稍稍能夠重返昔日情懷。我的老師以台灣文學研究為志業,每次到台北,都會去著名的幾間二手書店淘書。每次都像一場目光如炬的戰鬥。翻過許多近百年前的舊報紙後,我也和我的老師一樣,開始對史料產生一種痴狂的愛。二手書店也就成為我到每一個城市時尋找的念想。在香港,我認識不少二手書店。在漫長歲月中,我見證了它們的崛起與衰落。西洋菜街的二手書店林立,雖然大隱隱於市,但有心人總能知道它們藏匿於城市森林中的哪個角落。它們的隱匿,也是愛書之人獲得某種尋寶的體驗。對於這群人而言,拐過一群鴿子停駐的711轉角,偶然看到二手書店安居於某大廈某層的招牌,大概比特意苦苦尋覓某間店更能快樂。

  很多書事只可今次發生,錯過了這一次,下一次再來的時候,身體髮膚都變了樣,人與書的機緣便也不一樣。到二手書店買舊書,尤其需要這種機緣。我手上最早的二手書,是年少時互相喜歡的人所贈。共同喜歡的書,就像只有兩個人知曉的密碼。透過朦朧不清的情愫,那時我已明了,珍貴之物都在書裏。書事與情事的交織,大概也從那時開始。不過,情亦分很多種。愛情是情,對歲月的戀戀不捨,亦是情之一種。每次在二手書店翻書,就有種悵然又期待的心情。

  這大概是因為,它凝結了廣闊的時間。大學時曾與友人約定到香港的二手書店淘書,晚上再到重慶大廈過夜。這當然是年輕時的劇情。只有二十歲出頭時,才會不知疲倦地對這個世界展開探索的觸角,與不同的人展開曠日持久的辯論。比起這個時期,現在我已變老了許多。二十歲的時候沒有逛過的街,走過的店,其實已經永遠地遠去了。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好在變老有一個好處,就是對大部分的東西都沒有從前那樣在意。那些年輕人熱愛的打卡與探店,我不再感興趣。甚至難以想像,曾經我也會孜孜不倦地花大半日的時間去一個店探訪。我對世界的好奇,已經轉換了方向。楊德昌的電影《一一》裏,吳念真飾演的NJ給自己找到一個機會,去過了一段年輕時的日子。他和當時的戀人一起散步、吃飯、聊天,卻也沒有進一步的發展。過去就是過去,時間很實在。生命的所有際遇都有保質期。

  這次又到香港的某間二手書店。我發現店本身的存在對我而言已經不再重要。側身進入密密麻麻的書架之中,就像步入時間的叢林。在逼仄的書架頂端,竟看到我的博士論文研究對象的一群學生為他所作的紀念文集。那是我很熟的一本書,它也象徵着讓我脫胎換骨的時間。攻讀博士學位時,生活三點一線,每天在書庫看各種舊書的時間也都熬過去了。我與這些比我還要蒼老的時間印記,已經熟得不得了。

  然而,此番又見這本書,我清晰地意識到,我們的身體髮膚正在一刻刻磨損,時至今日,我只會可惜,那些猶豫不決的時刻不敢太貪心,不夠勇氣飛天遁地,和對方一起暢遊記憶的海。斤斤計較於付出的時間與精力,對自己在情感上的收支平衡狀態要求過於苛刻,徒留許多與時間相關的遺憾。也是在這個對過往時間進行召喚的空間,我最終明白,其實最關鍵的並不是二手書店本身,而是那些和人一起的記憶。逛過世上最好的書店,也不比有一日與某人於某地偶然發現一本舊書,居然還是民國時期的初版,我們因此會心一笑的快樂。天知道,正是這些時刻,讓我重新遇見我的赤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