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廊】甜甜的年味

  覃太祥

  記憶中,在過年的日子裏,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玩耍、盡情地歡笑。他們在大人的陪伴下,放飛着自製的紙鳶,用稚嫩的小手燃放着鞭炮。他們在喧鬧的鑼鼓聲中,舞動着獅龍,歡唱着童謠。過年是孩子們的天堂,是他們成長的搖籃。是孩子們最盼望過的節日。

  過年也是大人們最忙碌的時候。他們忙着打掃房屋、置辦年貨、烹飪佳餚。大人們忙碌的身影和喜悅的神情,都透露着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家人的關愛。他們用勤勞的雙手,為家人準備着豐盛的年飯。

  我的童年時代,是沒有豐富的零食的,母親為了讓孩子們解饞,便想方設法給孩子們做一些零食,以補充孩子的營養,在秋收後熬紅苕糖,便是最普遍的方法。可以說,我的童年時代,是在企盼秋收的日子裏度過的,只要肚子餓了,就會想起母親自製糖食糕餅,只要看到紅苕,就會想起紅苕糖,只要想起糖食糕餅和紅苕糖,就會問年長的人:還有多久才可以挖紅苕啊?因為只有收穫完紅苕,母親才會熬製紅苕糖,才會用紅苕糖做一些味道香甜的「糖食糕餅」。因此,童年時代過年,是從母親熬紅苕糖開始的。

  我的記憶中,一到秋收結束,母親便開始利用中午和晚上,為我們熬紅苕糖。母親邊忙邊對我們說:「我白天要在生產隊勞動,抽空還要給你們熬糖做糕點,就是因為你們太好吃了。」熬紅苕糖首先是生麥芽,在麥芽長到1寸左右後,中午收工回家,母親邊煮飯,邊指導哥姐們選紅苕、洗紅苕。吃罷飯又急急忙忙將洗淨的紅苕放進大鍋裏煮,往往是剛把火生好,生產隊上工的號子便響了,母親只好教大姐管好火,囑咐一定要把紅苕煮熟,然後風風火火地去上工。

  晚上,母親邊教我們把煮熟的紅苕捏碎,邊把搖架吊在樓枕上,然後把一塊紗布的四角,分別繫在搖架的兩塊木方末端上,把捏碎了的紅苕放進紗布,加上水後搖動搖架,過濾後的汁液便流進搖架下的木盆裏。把紅苕汁全部過濾完畢,母親就把紅苕汁倒進鍋裏,生火熬紅苕糖。生好火後,母親讓大姐看火,自己又急急忙忙去磨麥芽汁。母親對大姐說:「把麥芽汁倒進鍋裏後,熬紅苕糖的主要活路才算做完了,你們主要把火看好,熬糖的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糖就會有糊味,不好吃,太小,浪費時間,人得不到休息。」

  紅苕汁在麥芽汁的作用下、在文火的熬製下慢慢變濃,慢慢有了甜味,慢慢變成了糖汁。這時,母親用一塊光溜溜的南竹塊在鍋中攪動,一股股的水蒸氣便不斷地冒向空中,在不停地攪動中,母親還不時提起來看竹塊上流下的汁液。直到竹塊提起時,紅苕糖能拉成長長的絲線,左右搖動也不斷,才算熬製成功。母親先用筷子給我們姐弟每人絞一坨後,才把散發着濃濃甜味的紅苕糖,舀進一口大大的罈子裏,以備我們隨時解饞。

  我知道,紅苕糖熬好後,便是迎接春節的開始,母親接下來還有更多得令我們高興的事要做,做陰米、推泡粑、炒苞米花和陰米花……在苞米花、陰米花炒好後,母親就把熬好的紅苕糖倒進鍋裏,加熱融化。再放入苞米花或者糯米花,使勁攪勻,趁熱捏成小團兒,或放在木板上壓成塊,用刀切成方塊,分別裝進大罈子裏密封好,若來了客人,便拿出來讓客人和我們吃。香甜的紅苕糖和酥脆的苞米花、泡米花就這樣成了我們最喜歡的「糖食糕點」,成為我們過年的最大期盼。紅苕糖在熬製的過程中提升了他的黏性,才能把小粒的米花和苞米花牢牢地黏在一起。一口下去,滿嘴全是香甜。

  吃紅苕的時候,還要邊吃邊轉動筷子,紅苕糖才不至於滴落,如果紅苕糖掉在衣服上,它就像膠一樣黏着不掉,愈擦、黏得愈緊,於是,我們身上便散發着濃濃的甜味。在紅苕糖熬製成功後,罈子裏散發出紅苕糖的甜味、我們衣服上紅苕糖的甜味,泡粑散發出的甜味、混合着苞米花糕、陰米花餅散發出的甜味,使空氣中充滿了濃濃的甜味。我們便吃着甜甜的紅苕糖,和用紅苕糖做成的香脆可口的「糖食糕點」,過上了甜甜蜜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