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重在防患於未然

  王煒東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訓輔主任

  那天在米線店把米線吃進嘴巴的時候,聽到隔籬食客落單要「一個原味大腸。」我聽了後差點把米線吐出來。的確是我想多了,但當回憶到大腸的原味,真的令我噁心。記得二十年前,一名教師同工提示我,說我課堂指示太仔細。至於什麼是「太仔細」,怎樣算是「未夠仔細」,很靠孩子的表現作回饋。聽過指示後,孩子仍頻頻犯錯,可能就是指示不清;聽着指示時學生表現得不耐煩,到工作時卻沒怎麼失誤,可能就是指示太重複累贅。孩子的表現,是我管教成效的探熱針。

  曾有教育界前輩提醒我,不要做孩子的「獄卒」,讓孩子的生活像坐牢。他形容父母和教師的職能是卒子,聽來不怎麼尊重。正因如此,前輩提醒筆者不要把孩子和自己代入不應代入的角色。可是有時真的迫不得已,難道孩子在商場喧鬧奔跑我不管嗎?難道孩子在商店內隨意觸碰貨品,我卻視而不見?難道孩子把手工材料散滿一地,我置之不理嗎?兩面不是人,我不應嚴打,又不能從容。

  那就防患於未然吧。根據孩子的性格、發展階段、行為模式等預計孩子可能出現的行為,事前花時間跟孩子說清楚。什麼是清楚則因人而異:「留在我身旁跟我一起走」可能比「不要跑」清晰;「觸摸別人的物件前先問准物主」,可能比「不准亂碰」具體;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可能比「不要這樣做」易明。有說指防禦駕駛有助行車安全,方法是司機透過提前預測潛在的危機,採取措施避免意外發生。或者,這個概念也適用於跟小孩子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