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色/飯味最濃\判 答

  過年這件事,真的馬虎不得,尤其是在「吃」上。小時候的年,是天南海北的團聚,膝下承歡的圓滿,一桌桌飯更像是個由頭,藉着它所有人湊到一起,也藉着它,大家紛紛舉杯,跟最親近的人一起卸下煩惱,共祝來年萬事不愁。而現在,這頓飯卻愈加回歸了「吃」的本意,說浪漫點,是年味加上飯菜香,才有了五感聚在一起的「盼頭」;說直白點,也只有這時,平日裏行色匆匆的我們才能開懷放肆,認認真真去吃上一桌飯。

  如此想來,倒說不清是種遺憾,還是安慰了。

  可無論怎樣,無論在哪,無論幾個人,過年的飯,終究彌足珍貴,就連擺在桌邊打牙祭的蝦片都異常明艷動人。蝦片,也叫龍蝦片,其實跟這兩者都沒什麼關係,作為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特有的春節零食,半透明的硬片一旦落入油鍋,就會膨脹得又脆又鬆,最後嗦一嗦油汪汪的手指頭,彷彿真的吃到了真蝦。到了連最精緻膨化食品都無人問津的如今,很難想到當初用玉米澱粉起家的它,是多麼的炙手可熱。

  「前菜」一過,主菜就各顯神通,但在我家,一大盤敦實豪邁的醬肘子必不可少。在所有的「硬菜」中,肘子的「硬」屬於技高一籌,價格貴、做法繁瑣,上桌氣派,寓意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要我說,也稱得上更進一步富貴逼人了。油亮的皮Q彈Q彈,內裏的肉自然脫骨、瘦而不柴,熱乎乎端上桌,就要擼起袖子一搶而空,放涼切片則少了韻味。試問哪個東北孩子,在逢年過節裏沒被肘子的膠原蛋白攻佔過?一抿就化開的快樂,是只有過年才管夠的兇猛肉香。以至於很多年過去,我都最饞這一口,去年總算如願吃到,卻只夾幾口便告饒。果然為過年準備的菜,就是要人多、熱鬧,才吃得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