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氣息 濃濃年味 杭州這條小巷火

「老闆我要一隻白切雞」「羊肉還有嗎,來個半斤」……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在浙江杭州大馬弄的深處翻湧着。這條長230米,寬5米左右的小弄堂。與附近的察院前巷與城隍牌樓巷共同構成了一個熱鬧非凡的「馬路菜場」。現如今,這條承載了杭州市井氣息的街巷早已不是「老杭州」們的專屬去處。這條弄堂通過短視頻和網帖傳播,在小紅書、抖音等內地社交平台走紅,為年輕人所了解、所喜愛。不少年輕遊客也慕名來這裏打卡拍照、品嘗小吃、購買年貨,柴米油鹽四季更迭,方寸之間,是濃濃的年味,和平凡的生活。\大公報記者 連愍鈺
大馬弄南起太廟巷,北至城隍牌樓巷,清時撫標中軍署設立在此。臨近農曆新年,以大馬弄串聯起的馬路菜場高高掛起大紅燈籠,洋溢着濃濃的年味兒。
杭州年菜一應俱全
踏入大馬弄,街巷兩側的店舖令人目不暇接。店舖售賣的有來自富陽的蔬菜、金華臨安的頭子筍、舟山漁場的海鮮、年貨必備的醬鴨,還有各式各樣的杭州特色小吃葱包燴、春卷、蛋餃、發糕等。「杭州的年夜飯喜歡備醬菜、臘筍燒肉、杭三鮮等菜餚,這些菜在大馬弄都能找到。」杭州市民王女士感慨,「這裏有我們這幫老杭州人最熟悉的味道。」
「快過年的這段時間是這裏最熱鬧的時候。平時這裏是美食市集,也是馬路菜場,到了年末,這裏瞬間就變成了『年貨一條街』。」售賣地道杭菜的徐奶奶笑着說,「我家的杭州卷雞常常能出現在杭州人的年夜飯桌上,大家來買年貨,總是會捎帶着買幾條回去。」徐奶奶表示,年末的周末,一條售價18元人民幣的卷雞一天能賣出150多條。
在大馬弄走着逛着,能看到許多年輕人的身影。原來,這條弄堂早已通過短視頻和網帖傳播,在小紅書、抖音等內地社交平台走紅,為年輕人所了解、所喜愛。「我們是特地從餘杭趕過來買好吃的。」在一家春卷攤前,李女士正在等待着春卷製作完成。「我來杭州工作才沒多久,有次在小紅書上刷到了大馬弄的帖子,來逛過一次之後就愛上了,時不時還會特地過來一趟。逛大馬弄能勾起我童年時和爺爺奶奶趕集的回憶。平時工作生活的地方都是高樓大廈,逛逛馬路菜場,和這裏的爺爺奶奶聊天成為了我的一種解壓方式。」
電視劇取景 「免費」宣傳
「疫情結束之後人流量就明顯開始變多了。在這裏,人和人的距離能變得很近,能找回生活的感覺。」杭州市上城區紫陽街道太廟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何佳晨說,「這條街一共有40多家店,賣的大多是其他地方不常見的杭州傳統小吃,比如油墩兒、葱包燴等,這些傳統小吃舖子起了一個比較好的帶頭作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這邊玩,尋找傳統的味道。此外,還有一些短視頻和電視劇的團隊會來到這裏拍攝,也起到了一定的宣傳作用。」
縱觀大馬弄的整體布局,可謂亂中有序,商舖依次排列,街面整潔乾淨,擁擠但並不凌亂。對此,何佳晨表示,從疫情開始的時候,大馬弄的商戶就成立了商戶自治委員會。「商戶內部選出會長與副會長,定期會對價格與環境等方面進行檢查與管控,使這條弄堂的運行能一直保持在較為平穩的狀態,為消費者們營造出一個熱鬧且舒適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