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師:守住文化根源才不會錯亂

  圖:2019年,依「108課綱」編寫的台灣歷史課本正式上路,其中「中國史」被消失,語文則大幅刪減文言文比例,島內教育界痛批此舉自斷文化經脈。
  圖:2019年,依「108課綱」編寫的台灣歷史課本正式上路,其中「中國史」被消失,語文則大幅刪減文言文比例,島內教育界痛批此舉自斷文化經脈。

  【大公報訊】「『去中國化』幽靈下,台灣淪陷在黑暗的教育深淵!」「現行課綱缺德、無恥!」「台灣的教育政策無知無情自斷文化經脈,讓孩子失去深入學習自己文化的機會。」……去年12月以來,台北第一女子高中語文教師區桂芝屢屢發出沉痛而憤慨的呼告,與教育界人士聲討痛批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教育政策,引發兩岸社會強烈共鳴。她認為,守住文化根源才不會錯亂,「課堂上多培養一個君子,將來社會就少一個敗類」。她因何能迸發振聾發聵的聲量?2月2日,新華社發表題為《知其難為而為之─訪痛批「去中國化」課綱的台灣教師區桂芝》的專訪文章進行了介紹。

  講 台/教導學生 品德遠比成績重要

  台北,1983年,區桂芝考上台灣政治大學中文系。30歲時,區桂芝也成為中學語文教師。

  一晃30年,她堅守教學一線,親歷台灣教育環境變化。「孩子越來越受到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等西方觀念影響,傳統教育卻不斷弱化。」她說。

  「我始終告訴學生,品德遠比成績重要。沒有禮義廉恥等道德觀念作基礎,社會就會滋生亂象。」她認為,守住文化根源才不會錯亂,「課堂上多培養一個君子,將來社會就少一個敗類」。

  原本區桂芝專注三尺講台,認為講好課就是對學生負責。然而,民進黨當局推出的2019年新課綱使「去中國化」教育亂象加劇,她的憂慮與日俱增。

  「台灣政治因素干擾教育問題嚴重。」課上,她講中國傳統文化,有的學生聽到「中國」感到刺耳,表現出牴觸心理。「『去中國化』教育思維下,『中國』被異化為『他者』,造成學生背離傳統,民族和文化認同就亂了。」

  不久前在台北參加一場記者會,與教育界人士共同聲討當局「去中國化」教育政策,區桂芝請求讓她多講些時間。前一天晚上,她準備講稿到凌晨2點多,擱筆後久久不能入眠。

  社會的講台上,區桂芝慷慨陳詞,視頻在網上迅速流傳,她始料未及地站上輿論場風口浪尖。

  時值台灣地區兩項選舉前夕,有人質疑她「借機炒作」。「我們的教育歪了,我呼籲大家正視危機。說我『炒作』,我就『炒作』了。」她說,「現在看,正面回響遠大於負面,讓我對未來抱有希望。」

  「該說的就要說,該做的就要做。」面對綠營政客、媒體、網軍攻擊,她針鋒相對,持續發聲。

  常對學生說希望彼此關係是「一日為師終身為友」,區桂芝得到來自校園的溫暖。

  「這副對聯是學生送我的禮物。」學生書寫的遒勁行草與老師創作的激揚文字相得益彰:對文化逆流無懼迎頭而上,聯道統傳人有心捨我其誰。

  「我拉着學生的手說,你就是我講的道統傳人。她沒有搖頭,臉上是少年純真的笑容。」區桂芝說。

  學校收到過攻擊區桂芝的信函,她感到抱歉,但同事都說沒關係。「大家的表達含蓄但暖心,還有人主動幫我擋掉惡意的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