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論藝/「整舊如舊」\嘉 妍

  伴隨文物古蹟的保育與修復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修復文物古蹟的過程中,「整舊如舊」一詞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整舊如舊」的文物修復思想,由中國建築史學家、著名建築師梁思成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提到,梁思成認為,文物修復並不是要把它修復得光彩奪目,而是要在修復的過程中最大限度保留歷史信息,不要改變它的原狀,盡量保持原位置、原結構、原形制、原工藝,保證建築的延年益壽。

  不過,所謂「整舊如舊」,到底要多舊才算舊,則有很多的討論空間。當初北京要復建被拆除的永定門,為了盡量還原永定門的樣貌,發動市民捐贈城門磚,使得永定門復建所用的原材料皆來自北京城的舊城牆磚,稱為古蹟修復的典範。

  但是如今伴隨科技的發展,化學材料穩定又相對易得到,成為越來越多文物古蹟修復的選擇。去年底在香港舉行的一個文化論壇上,有日本學者提到,他們當前對日本境內的中國古書畫的修復,已經從過去盡量尋找與原物相同的材料,變為外部使用原材料,內部則使用日本自己的材料。

  近日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修復師來港,與香港故宮的修復師合作修復文物,在修復過程中同樣有對修復材料使用的觀點的碰撞。從永定門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修復,內地的專家更多的堅持使用原材料,而非新的化學材料,這當然可以更好的保留文物信息,但也可能會造成成本增加、修復不可逆等問題。如何把握「舊」的尺度,可能還需要更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