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研AI助施肥 可減農田氨排38%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由香港科技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成功以人工智能(AI)技術研發出一個機器學習模型,發現透過採用優化的施肥管理,能有效降低全球農田氨排放總量達38%,當中亞洲地區有最高緩減潛力。
氨(ammonia, NH3)是在多種農業及工業過程都會釋放的氣體,在進入土壤或大氣後,會形成一氧化二氮等化合物,成為強效溫室氣體,引致氣候變化。現時人類三大主要農作物包括水稻、小麥和玉米的種植均會釋放氨氣,當中佔去農田氨排放總量的一半,如何在應對糧食需求之下實現農田氨減排,被視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對應此情況科大數學系兼跨學科學院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講座教授馮志雄聯同南方科技大學教授鄭一的團隊,透過收集並分析全球1985年至2022年間的田間觀測數據並製成數據庫,並利用AI研發出能預測農田氨排放率的機器學習模型,分析氣候、土壤特質、農作物種類,以及灌溉、施肥及耕作等人為管理因素對氨排放的影響。該模型更能針對不同地區的情況,建議最合適的施肥管理方針,例如亞洲的小麥田的氨排放最受溫度影響,可透過施用「高效肥」降低氨排放量。
馮志雄指,研究有望支援全球各地制定合適的減氨策略,並為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當中有關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以及促進永續農業的目標帶來新希望。有關成果並已於權威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