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教與學】避免「矯揉造作」 朗誦更具吸引力
朗誦是一門綜合舞台藝術,也就是聲、情、意的結合。最近學界都有各種各樣的比賽,我也獲邀擔任了多項比賽的評委。參賽者的普通話都很好,但如果在某些地方能再注意一下的話,相信表現會更具吸引力。
當朗誦者站在舞台上,用聲音將原作者的真情實感展現在觀眾面前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要避免「矯揉造作」。無論朗誦詩詞、散文或講故事都要自然,決不可以造作。詩詞的表達相對其他文體確實要感情強烈,但必須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我發現在比賽時有的參賽者過於激動、過於抑揚頓挫反而起到反效果。在練習時要先找到作品的基調,在此基礎上拿捏好分寸。
二、肢體語言要配合作品的內容,避免過多或過少。所謂肢體語言無非就是眼神、面部表情和手勢,有些參賽者在舞台上手勢動作過於頻繁卻忽略了眼神和面部表情。手勢動作須少而精,其實眼神和表情才是最能表達你的內心情感。
三、講故事時沒有畫面感,不能吸引觀眾。自然親切和口語生動是講故事最關鍵的,當你站在舞台開始講故事時,要時刻記住與觀眾自始至終要有交流感。一上台就要帶着真誠的笑容和親切的口吻將故事娓娓道來。此外,你的眼神和表情一定要配合故事的情節,才能吸引觀眾的眼球。這種交流感就是要對觀眾表達出你的親和力,表現出你對他們的愛,也表現出你願意給大家講故事的美好願望。
四、朗誦散文切記:語調要多揚少抑,語音要多輕少重。語調多揚少抑,說白了就是在敘述時不要壓着嗓子,盡量把調子拉上去。而語音如果太重就沒有美感,所以一定要柔和。當然這兩點也不是絕對的,還要根據作品的具體情節。另外,語氣也很重要,語氣運用好可以在朗誦散文時更加生動、有感情。如果說唱歌要有樂感,那麽朗誦就一定要有語感,語感的最直接體現就是我們的語氣。無論是平時說話和朗誦,你的每一句話都展現出感情色彩,所有的喜、怒、哀、樂都是通過語氣來感染對方,才能生動。
以上是我作為評判的一些淺見和感受,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徐冬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