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罪行趨升 團體促高小加強性教育

◆一項研究發現本港青少年性罪行個案於疫情後有明顯增長趨勢。香港文匯報記者王鼎煌 攝
◆一項研究發現本港青少年性罪行個案於疫情後有明顯增長趨勢。香港文匯報記者王鼎煌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鼎煌)青少年對性充滿了好奇,惟處理不當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有青少年服務機構昨日發表研究,發現疫情過後本港青少年性罪行個案有明顯增長趨勢,2023年的非法性交以及猥褻侵犯(如非禮)個案數字,分別是2022年的1.8倍及3.5倍,相信與疫情長期減少社交接觸,青少年更難學習與人相處的界線,復常後又集中趕課程,包括性教育及禮節教育等支援受忽略有關,建議相關部門應在高小開始,聚焦加強有關「性健康」及法律意識的教育。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就其轄下單位在2019年至2023年間,10歲至18歲青少年因涉性罪行而受警司警誡及法庭定罪的139宗個案進行分析研究,與16歲以下女童非法性交,以及猥褻侵犯個案分別佔當中31%及54%。對照2022年及2023年數字,前者由8宗增至15宗,後者更由10宗增至35宗,反映疫情後青少年性教育問題極需關注。

  近九成猥褻犯與受害人認識

  在非法性交個案中,有87%涉事者原為情侶關係,而事件後絕大多數個案關係破裂不再接觸;至於猥褻侵犯,亦有近九成犯案者與受害人認識。

  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助理總幹事竺永洪表示,以往猥褻侵犯的個案,獲受害者同意的佔多數,即事主大多「兩情相悅」,惟疫情後沒獲對方同意的猥褻行為比率明顯增多,而他們接觸的諸多個案中的學生表示,很多時候不知道該如何與人接觸。

  竺永洪提到,香港學校的性教育課程普遍圍繞「禁慾」,多要求學生最好不要有性慾,忽略從「性健康」角度出發。他認為,以「禁慾」為本的態度教導性觀念,容易讓個案轉地下化,使社工處理空間變窄,亦對正確健康性觀念的塑造不利,容易走向對性過度忌諱,或過度好奇兩個極端。

  他又指,14歲至16歲群體很多時對性充滿好奇,但不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士的保護,誤以為「同意」就等於不犯法。竺永洪建議應在約10歲階段,及早讓他們加強相關認知,並鼓勵家長向子女進行性教育,讓青少年學習在性自主、守法及尊重他人等方面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