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辦賽事應專注平衡成本 收益推動青少年體育建設
香港文匯報訊 澳洲維多利亞州政府去年宣布因成本高企,放棄承辦2026年英聯邦運動會,承認其成本從最初估計的26億澳元(約134億港元),激增至約70億澳元(約360億港元)。澳洲《衛報》專欄作家傑里科認為,當局除宣傳體育經濟的效益外,也應專注平衡成本、將收益投入完善基建、發展青少年體育等長遠建設。
墨爾本辦F1每職位花54萬
傑里科表示,澳洲政府可能誇大了部分體育賽事的經濟效益。例如2018年昆士蘭州承辦英聯邦運動會,宣稱賽事在9年間帶來25億澳元(約128億港元)經濟效益,但單是2018年度,昆士蘭州的全年生產總值達3,504億澳元(約1.8萬億港元)。墨爾本承辦一級方程式賽車(F1)賽事,每年創造約734個全職職位,然而承辦該賽事每年耗資約7,810萬澳元(約4億港元),相當於每個職位要花費超過10.6萬澳元(約54萬港元)。
傑里科也稱,澳洲從1996年到2008年合共4屆奧運都取得相當成功,包括承辦2000年悉尼奧運,然而當地調查發現,澳洲的成人和兒童肥胖人口在此期間都顯著增加,顯然體育經濟的收益,未能用於鼓勵民眾更多參與運動、保持健康生活。
傑里科認為,承辦體育賽事、資助體育項目發展是必要的,「但我們不應依賴神話般的經濟效益,忽略承辦賽事的成本,迴避能為社會提供實際利益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