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集/激發市場活力\龍眠山

  昨日特區政府公布的兩個經濟數據,令人喜憂參半。一是去年全年經濟增長率為3.2%,扭轉了2022年的跌勢;二是截至去年第四季,全港負資產住宅按揭為25163宗,按季增加逾倍。這兩個數字既反映了香港經濟的現實,也蘊藏着提振市場信心的密碼。

  在疫後全球經濟復甦乏力、高息等多重因素影響下,香港去年能取得3.2%的經濟增長,已屬難能可貴。相比之下,德國負增長0.1%,英國輕微增長0.5%,韓國增長1.4%,新加坡增長1.2%。美國去年錄得2.5%的經濟增長,已是主要發達經濟體中表現最好的,但仍然低於香港。

  如果單計去年第四季香港經濟增長,達到4.3%,按季增加0.2個百分點,也高於全年平均水平。這主要受惠於訪港遊客數字增加以及私人消費增長,相信今年仍能保持這一勢頭。

  失業率也是經濟的晴雨表。香港現時失業率維持在2.9%的低水平,幾乎全民就業,早已恢復到疫前的狀況,這在全球是相當罕見的。許多行業在「鬧人手荒」,申請大量輸入外勞,這正是經濟蓬勃的表現。

  但另一方面,香港股市和樓市不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信心。特別是負資產個案增加,香港社會對此非常敏感。昨日立法會二讀辯論早前施政報告提出的樓市「減辣」措施,有政黨指出,樓市不振對香港經濟的其他領域產生了連鎖反應,也削弱市民和海外投資者的信心。當前香港的重中之重是「拚經濟、謀發展」,其中的關鍵就是全面「撤辣」,令樓市早日復常。

  當年政府推出「辣招」,是為了壓抑樓市狂飆及熾熱的炒風。時移勢易,市場環境已然改變,特區政府因時制宜,彈性調整樓市政策,優化相關措施,有助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發展進入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