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藉展覽和工作坊呼籲保育意識 香港海岸的守衛者——紅樹林

◆香港濕地和紅樹林。   資料圖片
◆香港濕地和紅樹林。 資料圖片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許淑君關注保育紅樹林。
◆許淑君關注保育紅樹林。

◆紅樹的樹葉標本
◆紅樹的樹葉標本

◆紅樹的果實標本
◆紅樹的果實標本

◆紅樹林生態系統模型
◆紅樹林生態系統模型

◆海玻璃頸鏈工作坊現場
◆海玻璃頸鏈工作坊現場

◆海桑木製作的椅子
◆海桑木製作的椅子

◆海玻璃項鏈  主辦方圖片
◆海玻璃項鏈 主辦方圖片

  紅樹林是香港的重要濕地生態系統之一,被譽為海岸的守護神,是天然的防波堤,是天然的魚苗育場,是食物鏈的源頭。由可持續大嶼辦事處聯同保育團體舉辦的「What’s『濕』? 紅樹林保育@大嶼展覽」正於東涌展出,活動旨在讓市民更了解大嶼山的紅樹林生態及其重要性,以及大嶼山保育基金資助下的紅樹林研究及保育工作。除科普知識外,更會舉辦運用紅樹林資源及海洋垃圾製作手工的DIY工作坊,公眾可免費參與,親身體驗到紅樹林保育的重要性。◆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小凡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小凡、資料圖片

  你知道紅樹林不是紅色嗎?紅樹原來有「真假」之分?香港的紅樹林分布在哪裏?為什麼「入侵」紅樹需要被剷除?……東涌正展出的「What’s『濕』? 紅樹林保育@大嶼展覽」中便有問題的答案。展覽以紅樹林為主題,包括展出紅樹林的動植物標本、細緻的紅樹林生態系統模型,以及各種運用紅樹林資源製作的手作等等;展覽後部區域,則展示了威脅紅樹林的海洋垃圾和外來物種,並給出公眾可行的保育措施。

  認識紅樹及其環保功效

  紅樹並非紅色,一些紅樹的皮含有大量單寧,可以用來提煉紅色染料,因此而得名。紅樹林不僅蘊藏着豐富的資源,也為海岸提供保護。2018年颱風「山竹」侵襲香港時,米埔自然保護區的紅樹林被認為是拯救元朗錦綉花園的住宅區免於被洪水淹沒的功臣,據推測有約15,000名居民受到保護。

  保育團體的經理許淑君負責展覽中樹葉標本的收集,她表示,在香港收集紅樹樹葉還是比較容易的,並未耗費太多時間,而今次展覽從2023年10月開始籌備,在生態系統模型製作、尋設計師畫圖和科普內容的表達上都下了工夫。

  以簡明易懂方式宣傳保育

  紅樹林作為大嶼山的珍貴生態環境樹之一,需要人們身體力行去保育,在保護海岸的同時,也能讓棲身的生物們有安居之所。

  展覽內設有一處無瓣海桑與海洋垃圾裝置,它們是香港紅樹目前面臨的「天敵」。其中,作為外來入侵物種的海桑和無瓣海桑會搶奪大量資源,對本地紅樹林生態造成負面影響。長春社於去年舉辦了「無瓣海桑移除活動」,部分被斬下的無瓣海桑木頭被製成傢具或木製品,今次展覽中便展出了由海桑木製作的椅子和鳥屋。

  配合展覽,主辦方另外開設了4場工作坊,分別是以海洋垃圾為原料,結合手繪製作手工項鏈的「滄海遺『璃』彩繪 — 海玻璃頸鏈工作坊」和可親身體驗紅樹染色的「布中一點『紅』—紅樹天然染色糊染體驗工作坊」。其中,海玻璃頸鏈工作坊已於1月27日舉辦第1場,有許多家長攜小朋友前來參加,在製作開始前,工作人員亦會以PPT形式講解相關科普知識,如「尋找紅樹林中的動物」「估下海玻璃的顏色」等。

  許淑君表示,相比人工培育紅樹,更重要的是公眾提升保護意識,為紅樹提供能生存的土壤。一方面,引入的紅樹可能會對原有生態系統帶來副作用,另一方面,紅樹對惡劣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在合適的環境下,便可自行生長。

  展覽詳情

  展期:即日起至4月30日

  時間:逢星期二至日上午9時正至下午5時正(星期一及公眾假期休館)

  地點:東涌小區聯絡中心新翼

  (東涌海濱路11號)

  工作坊(需預約):

  滄海遺「璃」彩繪 — 海玻璃頸鏈工作坊

  時間:3月23日

  布中一點「紅」 — 紅樹天然染色糊染體驗工作坊

  時間:2月17日、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