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線/小年是大年的預演\劉世河

  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二十四),民間俗稱「小年」,因這一天的重頭戲就是祭灶,故也稱「祭灶節」。有一首「祭灶詩」就是專門描寫人們祭祀灶神之盛況的:「又逢臘月二十三,敬送灶王回皇天。備妥豆秸供馬用,融化灶糖把唇黏。囑告上天言好事,祈求下界保平安。三十夜裏眾神會,莫忘準時返灶前。」魯迅先生也寫過一首詩叫《庚子送灶即事》:「隻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對此節之重視,可見一斑。

  「二十三,祭灶官,餃子灶糖裝滿盤」,這是我小時候經常哼唱的一句歌謠。灶糖,又稱「糖瓜」,因外形像瓜,中間空,故得名。灶糖的主要原料是麥芽糖,入口黏牙,所以魯北也叫「膠牙糖」。人們以為灶神吃糖後嘴會變甜,自然就會在天帝面前多說好話。而餃子則取魯北人「起身餃子落身麵」的飲食習慣,是專門給灶神餞行的。

  因民間素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所以小年夜祭灶的儀式都是由父親來完成。所謂灶神就是貼在灶台上方牆壁上的一張木刻板的畫像,兩側一般都印着這樣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祭灶時,父親先將灶糖、餃子,以及棗山饃畢恭畢敬地擺在灶神下方的那個托板上,並要在碗碟的邊上橫搭幾雙筷子,然後雙手合十,默念幾句祈求保佑的吉祥話,再將畫像輕輕取下,用火柴點着,那灶神便化作一縷青煙盤旋而去了。

  看着父親如此虔誠的樣子,我也對灶神頓生敬畏,後來還特意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這灶神還真有記載。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稱:灶神,名張單,字子郭,長得像個美女。他不僅有個叫「卿忌」的夫人,還有六個都叫「察洽」的女兒,另有好幾位隨從兵將。本來,灶神最初只是執掌灶火、管理煙火飲食的。但是在傳承的過程中,灶神的權力範圍逐漸擴大。後來,除了執掌灶火之外,還兼顧考察人間的所作所為並上告天帝。這樣,灶神就變成了天帝派駐人間的全權監察代表,即《敬灶全書》中所說「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了。

  與其說人們對灶神寄予殷殷厚望,倒不如說骨子裏是對自己充滿信心,且不說那些精心準備的供品最後終還是入了自己的口,僅祭祀後心理上的那種踏實,以及由此而萌生出來的對來年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就足以說明。祭祀灶神只不過是人們抒發個人意願並藉以激發自己潛在能量的一個載體而已。元稹有一首詩就是寫這種意境的:「小年閒愛春,認得春風意。未有花草時,先醲曉窗睡。霞朝澹雲色,霽景牽詩思。漸到柳枝頭,川光始明媚。」的確,小年是離立春最近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大年的「預演」,過了小年就是大年,而大年一過,萬物甦萌生機勃勃的春天也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