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腦電測試 探人腦演化奧秘

  圖:工作人員在地面進行控制小車的腦電實驗。
  圖:工作人員在地面進行控制小車的腦電實驗。

  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太空出差」任務進程過半,隨着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將33項科學實驗物資運抵空間站,航天員們在太空的科學實驗備受關注。據悉,中國空間站在軌腦電測試已完成首個階段性目標任務,安全可靠、便攜易用的空間腦電測試平台已建立,並在腦力疲勞、腦力負荷、警覺度等數據模型建立方面取得多項成果。從遠期來看,在空間站開展在軌腦電測試研究,為的是探索宇宙對人腦演化的奧秘。此外,科研人員還研究提升腦功能狀態的方法,為航天員長期駐留太空工作提供支撐。\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北京報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日前公布了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在空間站艙內做操作「小型離心機」、「小型製冷機」等多種科學實驗設備畫面,空間站各類實驗正持續滾動實施,預期將在科學技術和應用方面產出重大成果和效益。其中,在軌腦電測試是備受關注的空間站科研領域之一。

  2016年,中國在神舟十一號任務期間首次進行在軌腦電測試。據報道,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科研人員王波表示,神十一任務的首次腦電測試,是通過腦控機器人驗證腦機交互技術的在軌適用性。

  驗證腦能力提升技術

  為什麼要在空間站進行腦電測試?專家表示,這項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是研究空間環境對腦造成什麼影響;第二,是研究人腦在太空中如何適應環境,重塑神經。第三,是要發展或驗證一些腦能力提升的技術。

  王波表示,在軌腦電測試目前已取得一些突破,例如在腦力負荷分級模型上面,與常規相比,在軌腦電測試的模型融合生理數據、績效數據、行為數據,可以從多個維度建模,提升整個分類的精度,使其更加便於實用。研究團隊着力於數據建模和數據分析,目前已在腦力疲勞、腦力負荷、警覺度等數據模型建立方面取得多項成果。此外,科研人員還研究提升腦功能狀態的方法,為航天員長期駐留太空,維持良好的腦功能狀態、高效開展工作提供支撐。

  提升研發新思路 應用前景廣闊

  空間腦電測試研究的應用具有廣闊前景。王波表示,航天員在太空需要執行非常多的複雜且精細作業,保持人腦良好狀態是關鍵。研究希望通過一些腦刺激等技術來提升人的能力,最大限度發揮人在太空中的作用。從遠期來看,在空間站開展在軌腦電測試研究,為的是探索宇宙對人腦演化的奧秘,揭示生命體演化過程中的重要機制,從而為開發類腦智能體提供新思路。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當前科技熱點前沿的腦機交互研究,也有望在空間環境得到重點應用。專家表示,腦機交互技術就是把人的思維活動轉化為一個操作指令,這對於多線程作業或遠程作業很有益處,有望在一些複雜的出艙活動,以及人機協同方面得到應用,提升系統的整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