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聞港食/大葱神仙粥\蕭欣浩

  幾位好友,從澳門來港數天,出席茶藝活動。難得見面,晚飯招待,連同好茶飯友,接近一席,訂好一家中餐廳。餐廳位置有點隱秘,雖再上些樓梯,環境開闊,裝潢雅緻,確實適合宴客,自覺選對地點。

  熱水先上,朋友點了白茶,每壺計數,需數十元。玻璃小壺上桌,燭火溫熱,小壺太小,斟三數杯,需再注水。一席斟茶,需分數次,或應仿效古人,細品慢喝。或初起手,連點三壺,燭火溫爐佔位不少,桌上太多,不便放菜,所以不點熱茶,光喝兩壺開水,更為方便。

  前菜幾碟,海蜇、豆苗、百頁、素鵝,先吃一輪。主菜輪番上桌,吃過炆雞、烤鴨,當中京葱炒牛肉處理不錯,肉嫩入味,不濕不糊。京葱常配牛羊,古書另有記載吃法不少,清代《營口雜記》提到:「大葱,可蘸醬以生食」直截了當,洗淨即吃。當然豆醬質素同屬關鍵,好葱好醬,難以抗拒。食俗一直流傳,多見於山東與東北地區。

  同屬清代的《清稗類鈔》,提到一道「酥鯽魚」,用上不少大葱,做法如下:「平鋪大葱於沙鍋底,葱上鋪魚,魚上鋪葱,遞鋪至半鍋而止,乃加以醋、酒、醬油、麻油、鹽,炙以細火,至盡湯為度。」葱魚相間,互染互助,葱不乾,魚不爛。細火煮至收汁,接近現代葱㸆鯽魚的做法。

  菜式用上大葱,另見明代《戒庵老人漫筆》所記「神仙粥方」,標明「專治感冒風寒」等症,初發病時,服用最好。做法是用糯米、生薑、河水,集於砂鍋煮滾,再加「帶鬚大葱白」,煮至米熟。後添半小盞米醋拌勻。舀起,趁熱吃粥,或只喝粥湯都可。吃後需於無風處睡覺,出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