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濟連串警訊 業界憂失ECFA

  圖:大陸是台灣地區最大的出口市場。圖為台灣機械業者赴大陸參展。\資料圖片
  圖:大陸是台灣地區最大的出口市場。圖為台灣機械業者赴大陸參展。\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道:台灣當局日前公布數項數據,外銷訂單較2022年大跌15.9%,其中對中國大陸及香港減少17%,加劇各界對於台灣經濟走向的擔憂。選舉已經結束,民進黨至少將繼續執政四年,須誠實面對經濟數據並理性決策。多位重量級企業家不斷對外喊話,無一不呼籲新執政團隊改善兩岸關係,解決產業問題。其中,《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則成為了他們不斷重複的關鍵詞。

  台經濟主管部門公布,2023年12月台灣工業生產指數為90.4,年減3.9%,一如預期連續19個月負增長。總結2023年全年工業生產表現,年減12.45%,不僅是連續兩年衰退,也是首次出現雙位數跌幅。製造業也未能幸免,全年衰退12.88%,創有史以來最深跌幅。

  景氣低迷 復甦緩慢

  2023年,台灣外銷訂單金額為5610.4億美元,較2022年大跌15.9%,連續兩年「翻黑」。從訂單來源地來看,來自歐洲的接單驟減30%、美國下滑15%,中國大陸及香港減少17%,三者均寫下最深跌幅。

  與外銷訂單高度聯動的批發業,受市場需求不振及產業庫存調整影響,2023年營業額減少7.4%,跌幅為歷年第二高。此外,2013年12月,台灣景氣燈號連續第二個月呈現代表「低迷」的黃藍燈,顯示經濟復甦步調緩慢。

  本月底,台統計部門將公布2023年第四季台灣經濟增長率預估值,屆時也將牽動全年經濟增長率變化。外界預料會接近去年11月當局預測的1.42%,亦即無法保住1.5%的經濟增長率,寫下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差表現。

  一連串不樂觀的數據衝擊着台灣民眾信心,對於未來各界充滿憂慮。

  台灣《聯合報》社論稱,台灣這兩年出口、接單和工業生產受挫,既有國際因素作用,也有蔡英文「抗中政策」之影響。當台灣的經濟好景被蔡英文消耗殆盡之後,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緊縮、低迷、缺電缺工的時代。未來賴清德施政要如何維繫社會信任,必然是一項艱苦挑戰。

  「何以六成台灣選民不支持賴清德?關鍵就在於兩岸關係。」台灣《工商時報》評論指出,民進黨八年施政破壞兩岸關係,加上賴清德過往的激進言論,兩岸互信基礎顯已蕩然無存,其中更蘊藏衝突的風險。文章呼籲,為今之計,民進黨當局應主動改善兩岸關係,採取可以打破僵局的開放性措施,才可能讓兩岸關係春暖花開,進而迎向和平美好的未來。

  「如果真為台灣百姓着想,賴清德上任後當務之急就應設法改善兩岸關係。」台灣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日前投書媒體指出,經貿在兩岸關係中非常重要。賴清德上台後,若無法妥善處理兩岸關係,會讓兩岸經貿往來大幅下降,造成台灣民眾所得減少、產業發展受限、就業減少與薪資停滯等諸多問題。

  中止ECFA 衝擊經濟

  台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表示,兩岸經貿依存度達三成多。大陸先前中止ECFA早收清單12項石化產品關稅減讓,已產生一定影響。加上台灣難以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如果再失去大陸市場,恐對經濟造成衝擊。

  在工業總會理事長苗豐強向賴清德提出的三大建言中,「穩定兩岸關係」位居首位。苗豐強指出,ECFA仍是維繫兩岸經貿交流、產業合作最重要的紐帶,為兩岸許多產業提供重要合作平台。新執政團隊應適時放寬對大陸的貿易限制,維繫並推進EC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