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走過肩挑手扛歲月 水利建設迅速發展
2005年,一場因旱災引發的嚴重鹹潮來襲,高度依賴東江水的珠三角地區面臨嚴峻的用水安全問題,廣東由此首次正式提出「西水東調」的想法。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設計總負責人嚴振瑞回憶道,對當時的他們來說,要興建這樣一個跨流域調水工程,「幾乎比登天還難。」近20年後,面對建成通水的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嚴振瑞感觸頗深:「1990年東深工程三期擴建的時候,一些常規設備比如鑿岩台車,基本要靠進口。現在我們整個工程沿線用了48台盾構,基本都是國產的,這是很大的技術進步。」
水利人:潤澤灣區 義不容辭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畢業後,嚴振瑞就投入廣東水利建設事業,參與了東深供水工程、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等多個重大水利項目。回憶起早期的東深工程建設,嚴振瑞感嘆,由於當時的物資還不發達,建設者們硬是靠肩挑手扛,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艱難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建設,展示了水利人創新、刻苦、奮鬥、務實的精神。如今,無論是建設材料、設備還是技術,都較當年有了飛躍提升,讓他切實感受到水利建設事業迅速發展。
嚴振瑞介紹,珠三角工程上有不少建設者和運營管理者都和他一樣,也經歷過東深供水工程。隨着又一個重大工程的建成通水,他們中的一些又要奔赴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等重大水利項目前線,珠中江水資源一體化配置也在規劃設計當中,通過一個又一個扎實的水利項目建設,廣東水利人正持續投入潤澤灣區的事業當中:「通過廣東『五縱五橫』水資源配置骨幹網的建設,徹底解決大灣區水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是我們水利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紫妍 廣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