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主題文物(部分)

  圖:龍年主題文物(部分)
  圖:龍年主題文物(部分)

  展廳一

  紫禁萬象──建築、典藏與文化傳承

  《雍正帝臨雍講學圖》

  •清雍正

  此圖描繪雍正二年(1724年,距今300年,同為甲辰龍年)三月初一在國子監舉行的「臨雍大典」。國子監始創於隋代(581-618年),明清時期為國家最高學府。清代國子監設於安定門內,自順治帝始,清代共有七位皇帝親臨,行禮儀、宣教化,稱為「臨雍講學」。

  畫面中雍正坐在國子監的彝倫堂中央,四名講學官坐在他下手左右,皇帝和講官的案上都放了講章。當講學官分別講解《大學》和《尚書》後,雍正再親自講授,並勸勉眾人要牢記聖人之道並付諸實行。典禮以賜茶作結,皇帝隨後便起駕回宮。(上圖為《雍正帝臨雍講學圖》局部)

  舊蕉白龍池硯

  •明晚期

  此硯為端石製造的端硯,上雕出水蛟龍,乾隆帝形容為「玉潤金堅」。他認為文房四事用以立言傳道,有別於一般器具,但筆、墨和紙都不如硯耐久;於是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下令編纂《欽定西清硯譜》,整理內府中的硯台。此硯收錄其中。

  交龍紐

  「制誥之寶」

  •約清崇德

  此方形寶璽以玉石雕刻,紐的形狀為象徵帝王的龍,是皇帝發布誥命時所用。清乾隆皇帝釐定25寶之後,交龍紐「制誥之寶」作為清初帝王使用過的十方寶璽之一,被送去盛京收藏;光緒年間東北局勢動盪,十方寶璽被送至熱河避暑山莊收藏;民國初北平成立古物陳列所,十方寶璽從熱河回到北平。其流轉過程見證了清朝的興衰。

  展廳三

  凝土為器──故宮博物院珍藏陶瓷

  青花龍穿花紋扁壺

  •明永樂

  穿花龍紋是明代瓷器上常見的裝飾紋樣。此龍穿梭於纏枝花之間,形象矯健生動。扁壺外形仿西亞器皿,反映出明朝與鄰近地區的交往。瓶身以西亞進口的鈷料「蘇麻離青」繪就,發色濃艷。

  6龍紋瓷器

  •清乾隆(1736-1795年)

  江西景德鎮御窰。清代承襲明代御窰瓷器的龍紋等裝飾,並為瓷器色彩建立出一套等級制度,不同顏色花紋代表不同等級。這組不同顏色的清代瓷碗依次為皇太后或皇后(裏外黃釉)、皇貴妃(外黃釉裏白釉)、皇妃與妃(黃地綠龍)、嬪(藍地黃龍)、貴人(綠地紫龍)及常在(五彩龍)使用。

  裏外澆黃釉錐拱團龍紋碗(圖左起)、裏白釉外澆黃釉錐拱海水雲龍紋碗、裏白釉外澆黃地綠彩錐拱海水雲龍紋碗、裏白釉外青花地黃彩雲龍紋碗、裏白釉外瓜皮綠地紫彩錐拱海水雲龍紋碗、五彩龍鳳穿花紋碗。

  展廳四

  故事新說──故宮博物院藏明代人物畫名品

  《興獻王朱祐杬坐像》

  •明,十六世紀早中期

  朱祐杬(1476-1519年),明憲宗成化帝之子、武宗正德帝之叔。諡號「獻」,為「興獻王」。

  像中朱祐杬頭戴翼善冠,身着十二章紋龍袞,貌為壯年,神態莊嚴而溫雅。畫作雖未署名款,但筆法工整、敷色絢麗,承皇家華貴風格,應為宮廷畫師所繪。

  《趙弘殷半身像》

  •明,十五世紀或十六世紀早中期

  趙弘殷(899-956年),出身官宦世家,驍勇善戰,於後唐、後漢、後周三朝立下顯赫戰功。顯德三年卒,贈太尉。建隆元年(960年),其子趙匡胤建立宋朝,趙弘殷被追謚為昭武皇帝,廟號宣祖。

  明代宮廷畫家常繪歷代帝王、良臣圖像,以資鋻誡。本圖繪趙弘殷半身像,筆法精細、刻畫入微。畫中人面容肅穆沉穩,雙肩厚實寬大,神情從容自若,充分體現其非凡氣度。本畫推測為趙匡胤稱帝後為其父所畫。

  《歲朝圖》

  •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

  畫家袁尚統(1590-1661年後),字叔明,今江蘇蘇州地區人。筆墨取法吳門文人畫,題材上則多表現世俗風情,富於生活氣息。是作本幅有款識「丙申春日寫於竹深處,袁尚統」。歲朝,指農曆春節,新歲之始。畫家於歲朝開筆,多在祈願一年吉祥勝意。

  此軸繪明清常見的歲朝村慶主題:寒林環立的院牆內,三長者於屋中圍坐品茗,孩童在庭院嬉戲玩鬧,前景擺放着清供盆玩,一派熱鬧的春和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