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移英港人面對的殘酷現實\梅若林

  香港最近一連數日氣溫急跌,英國也不例外,受北極寒流影響,當地溫度一度跌穿零下,但英國卻有超過300萬戶家庭無力負擔暖氣費用,當中也包括不少移英港人。從英國政府單方面改變BNO政策近4年以來,由最初天花亂墜說到「人間天堂」一般,現在卻有越來越多港人發現自己「中伏」,不只寒冬用不起暖氣,原本高薪厚職的專業人士為求謀生,也要「自降身價」變成基層勞工,面對着高企的物價樓價,還伴隨着各種歧視和語言隔閡,這哪是什麼「天堂」?由始至終都只是英國政府精心打造的騙局而已!

  猶記得2020年英國宣布允許BNO持有人申請居留權後,不少亂港分子和外媒隨即開始大肆「吹捧」,彷彿在英國正有美好的生活在等待他們,就算一開始生活成本稍微貴一點,只要待夠6年,就可以享受到「一等公民」的待遇。

  6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現在看來,要捱滿6年可謂比想像中更艱難。原本眾人所想的移民難處,大抵也不過是生活成本、語言溝通之類的問題,殊不知現實中竟會到了連「生存」也難以保障的地步。

  隨着時間,一些移英港人的社交群組上,宣洩各種不滿的帖文變成越來越多。比如近來的英國寒冬,便有人發帖表示可以燒柴取暖,甚至有人聲稱要整日找木卡板當柴燒,又有人說在英國當地天氣又凍又濕,令自己「咳到抽搐、肺痛」。這是先進國家應有的生活水平嗎?不知道的人可能還以為這些港人是去了第三世界國家。

  而即使是原先可以預計到的成本問題,也比想像中的更困難。去年11月便有英國智庫組織發表調查,訪問了2千多名移英港人,其中四成受訪者表示財務穩定性已經惡化,有一成甚至表示「嚴重惡化」,主要原因是生活成本遠高於預期。

  從近日有外媒訪問一名在英港人貨櫃車司機的報道,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報道中,該名貨櫃車司機稱近年有許多移英港人向他查詢行業的相關資訊,其中包括了完全沒有相關經驗,甚至在香港時擔任高薪厚職的人,例如老師、會計、紀律部隊等等。

  低薪就業難飽受歧視

  雖然報道的主調一副樂觀口脗,說只要移英港人正面地看待有關行業,不要帶着固有思維,跳出原有的思想框架放開自己,便能夠愉快地追求新的理想事業。但真正能做到這樣子的有多少人?要是真可以選擇的話,這些以前高薪厚職慣了的人,有多少會願意從零開始由一名貨櫃車司機做起?而選擇了做英國貨櫃車司機的人,又有多少是自願,而不是為生活所逼?

  數據最騙不了人,有關調查中,2千多名移英港人受訪者有6%持碩士或博士學位、23%持有研究生學位,惟在65歲及以下的受訪者中,只有約52%人成功找到工作,但即使有工返,仍有47%人表示工作與技能和經驗不相配,近四分一人不滿意薪酬,20%受訪者表示工作過度。

  港人在英薪酬下降的例子可謂數不勝數,例如有媒體報道一名香港教師在港年收入達到6萬英鎊,但在英國餐廳只能當普通侍應,年收入大減三分二剩下2.1萬英鎊,幾乎是英國最低工資水平;另有香港跨國金融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卻「大材小用」地在英國一家社會企業公司任職管理員,收入更只有在香港工資的七分一。

  生活成本比想像中高,還要找不到合適工作,就好比屋漏偏逢連夜雨,這種情況下的生活水平也就可想而知。而更諷刺的是,由於起初一些人瘋狂「吹奏」英國有多麼好,連帶拉高了熱門港人落腳地的樓價,如曼徹斯特升幅一度超過兩位數,英國市區平均價格亦達到逾20萬英鎊。

  這不只對移英港人構成困擾,對於英國當地居民而言,不滿也在逐漸升溫。早前有報道指,部分較為「富貴」的港人在英國買樓自住後,還會再另買兩三間作放租用途,變相助長了部分地方樓價攀升,周圍提價搶樓。

  英國承諾無一兌現

  去年12月,英國政府就提出了一連串針對移民的「加辣」措施,包括提高了工作簽證發放的最低收入要求、取消醫護攜同家屬移民等等,首相蘇納克甚至直白地說:「假如你不能為英國作出貢獻,就不要來了。」明顯是要趕絕中基層的移民。

  英國政府起初宣傳BNO政策時,強調的是「無條件支持港人」:不設人數限制、毋須技術移民考核、不設財務門檻、不設最低收入要求,不需入境前找到工作,還可以攜帶非BNO直系親屬一同赴英。但到了現在,曾經的「無條件」已經變成「太多條件」,即使英國政府沒有明說,但沒有一定的收入條件、工作技能、財務情況,光靠一紙BNO怎足夠在英國謀生?更不要說英國政府現時針對移民,還要求提供無犯罪紀錄等證明,這又等於是自打嘴巴,自揭BNO根本不是為了所謂的「幫助港人」,而是又一項當港人是「水魚」的斂財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