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論事/早日完成23條立法 鞏固法治提升營商環境\陳 鋒

  特區政府即將啟動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工作,這是香港特區履行憲制責任的必要且迫切之舉。事實上,早日完成23條立法,不僅無損香港的獨特地位,而且在築牢國家安全防線、鞏固法治基礎、維護社會穩定的情況下,營商環境只會不斷得到維護,香港國際化優勢和國際競爭力也將得到更大的提升。全世界的投資者將能在一個更安全、穩定、更有活力的香港,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自23條立法提上議事日程後,社會絕大多數市民均抱以支持態度,但也有一些人憂慮,例如認為23條立法後將「損害香港『內通外聯』優勢」、「香港國安防線太緊、營商環境會受打擊」等等。

  其實,一個地區的營商環境是好是壞,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政府效率、稅收政策、開放程度等,但這些因素都建基於一個前提,即政治和社會能否保持穩定。如果一個城市再開放、再多元,但法治不彰,社會動盪且隨時有可能爆發騷亂,又如何能「留得住」投資者、稱得上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

  香港一直是全球最自由、最開放、最公平的經濟體,在260多個國際協議和3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中擁有成員地位,這是其他任何一個城市都不具備的獨特優勢。只要不抱任何偏見,實事求是地講,香港營商環境仍然是全世界No.1。香港自由開放和優良的營商環境,不是哪一個組織、哪一個國家賞賜的,而是舉世公認的。

  回歸二十多年來,香港營商環境一直處在不斷上升的階段,但2019年的黑色暴亂嚴重破壞了這個趨勢。當時香港街頭火光沖天,暴徒肆意踐踏法治,機場遭癱瘓、出行擔驚受怕,如何能展開正常的經營?事實上,國家安全防線得不到鞏固,一切發展都從無談起。中央及時果斷為香港制定國安法,從根本上遏止了香港亂象,推動香港實現由治及興。

  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以來,儘管反中亂港勢力極力唱衰香港、大肆抹黑香港營商環境和國際聲譽,鼓動在港企業撤離,極力攻擊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但客觀數字有力作了駁斥。雖然受疫情等嚴重影響,一些企業將公司短暫遷至其他地區,但2023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內地的駐港公司數目達9039間,回復至疫情前的高水平。

  未雨綢繆完善法治增強信心

  不僅如此,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引進辦)自去年12月成立至今吸引超過30間重點企業落戶香港,當中包括香港首個由全球前十大藥企建立的研發中心、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等。這些企業未來數年預計會在香港合共投資超過300億元。這些數字都說明一個事實,香港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不僅沒有影響香港對外資的吸引力,反而進一步提升了香港的競爭優勢。

  國安法對於維護香港發展、鞏固法治的作用顯而易見。但國安法並未完全涵蓋基本法23條所規定要打擊的罪行,早日完成立法,既是香港履行憲制責任的體現,更是維護香港發展,進一步鞏固法治基礎的必須和迫切之舉。

  23條立法對香港營商環境到底有何影響,投資者最有說服力。香港德國商會會長Johannes Hack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23條立法不會影響商業公司的正常運作。「商會、我工作的企業、我們會員全部都是從商的,不會做任何違反國安法或23條的事,所以這法例不會有直接影響。」他並表示,國際如何理解基本法第23條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若特區政府能清晰界定條例所涉及的罪行,商會會更易解說,又表示樂意向特區政府分享外國商會的意見。

  投資者注重的是發展的空間和前景,外國投資者更看重的是穩定的營商環境及發展的可預期性,香港德國商會會長的一番觀點,已說明了23條立法絕非反中亂港勢力所恐嚇的那樣「洪水猛獸」,而是和國安法一道保障他們發展利益的「守護神」。

  事實上,隨着地緣政治日趨緊張,香港絕非「割裂於世界」,美西方反華勢力沒有放棄打「以港遏華」的牌,未來極有可能出現新的亂港行動,因此,早作準備,早築防線,就是對投資者的最大保障。正如香港多個商會所指出的,現實需要而言,香港必須健全國家安全法框架以維護發展環境。商會將積極與國際夥伴溝通,向他們解釋有必要立法保障海內外企業權益,以及確保營商環境穩定。

  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以來,全球投資者「真金白銀」的持續流入,正是國際社會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對香港未來投下的信任票。23條立法將與國安法一道,共同形成鞏固提升香港法治、維護穩定發展環境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