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出活力/朱曉冬:增民企信心 推動內地經濟提速

  圖:港大經管學院經濟學學術領域主任朱曉冬
  圖:港大經管學院經濟學學術領域主任朱曉冬

  港大經管學院經濟學學術領域主任朱曉冬(圓圖)昨在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率早在2008年起長期逐步放緩,這與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TFP)下降有關。他認為,簡政放權是經濟改革的活力最主要動力,中國經濟長期增長取決於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而自下而上的政策改革是全球生產力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市場調節 降資源錯配

  朱曉冬指出,當經濟體制和政策從由下而上,變作由上而下的影響較大,因出現資源錯配及生產效益減少的情況。他認為,若要中國經濟增長率回升,回到自下而上的制度變遷,向民企更多地放權,容許由市場調節及減少民企經營的不確定因素。

  他表示,在1990年至2007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平均經濟增速達到9.5%,是因為該段時期的TFP平均達到4.5%的高水平;但由2007年至2022年,平均TFP僅1%,亦令GDP的增長率放緩至7.02%。

  他認為,過往中國經濟增速的來源,包括自下而上的制度變遷、國內貿易自由化和勞動力遷移壁壘的降低,以及市場驅動的技術擴散等。但由九十年代中期起,政策制定愈來愈集中化,例如中小企在獲得資本方面惡化,政府透過產業政策促進創新,對研發投入及專利數量急增,但創新品質不盡如人意,令研發資源嚴重錯配,影響了經濟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