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壇茶座:《唐三彩》郵票的神采
郵票設計有着獨特的表現要求,如何將表現內容巧妙地安排在指定的空間之內,又如何能在規定的幅面完善縮小後的最終效果,這需要設計師的功力和經驗。
中國的古代文物郵票設計大多是膾炙人口的佳作。無論是陶瓷、銅器、石刻、雕塑,還是錢幣、漆器,郵票設計師都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凝練的藝術語言,從各個角度真實而又藝術地塑造其不朽華彩,使人得以欣賞國之瑰寶的生動形象。
唐代的三彩陶器以其特殊的風格和高超的藝術形象馳名世界。所謂「三彩」並不只限於三種顏色。除了白色(一般微帶黃色)之外,還有淺黃、赭黃、淺綠、深綠、藍等色。在製作時還採用了類似「蠟染」的所謂「漏花」的技法,巧妙地製成五彩繽紛、鮮艷奪目的器物。
唐三彩,唐初即已產生,盛唐時,工藝水平及生產數量都達到高峰。唐三彩由於燒成溫度低,胎質鬆脆,而且容易滲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價值遠不如瓷器優越。人們常把它作為隨葬的禮器。主要供大小官僚陪葬用,所以多出於墓葬。
唐三彩主要分布在長安和洛陽兩地,在長安的稱西窯,在洛陽的則稱東窯。主要用於唐代達官貴族隨葬之冥器。在技術上承襲漢朝以來的釉陶工藝,交錯使用多種色釉,利用其在燒製時流淌的特點,使不同色彩的釉相互交融滲透,產生出色彩變幻無窮、陶體明亮光潤的藝術效果。唐三彩又是雕塑、繪畫等多種藝術表現手法的完美結合,造型較前代陶器更加精美,所採用的一套完整製作工藝流程,使其更加結實耐久、色彩長駐。唐三彩在造型、裝飾、色釉及燒製工藝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國陶瓷重要的發展之一。
唐三彩有着極強的寫實性特點。它的人物、動物造型不僅各部位比例準確,線條流暢、優美,而且有着強烈的表現力。那些造型優美的馬,有的奮蹄昂首嘶鳴,有的俯首理鬃,生動逼真。唐三彩以高超工藝,成為唐代陶瓷中的珍品,享譽海內外。
1961年11月10日中國郵政發行的《唐三彩》郵票,全套8枚。所選的8種器物,均是20世紀50年代在西安郊區唐代古墓中出土的。圖案分別為驢、馬、駱駝。在設計上以與造型、釉色既互含色素又互相對比的中間複色為底色,使三彩釉色更顯得光彩變幻、潤滑欲滴。經照相製版,清晰地表現出駿馬、駱駝及馭者的神儀。陶馬、陶驢、駝俑的四足下有連板,俑身上的亮點、地面的影子,增強了畫面立體感。女設計師盧天驕精心構思,使郵票畫面豐滿,舒展大方。下面橫列着的一排文字則在構圖中起到穩定、透氣與花邊裝飾的作用。
郵票的原稿是先將實物的黑白照片經藥液過黃,接着像照相透明水彩一層層由淺到深地畫出三彩質感,再用水粉色把背景塗得倍兒平,最後用鴨嘴筆工整地書寫包括小字號在內的全部文字。這套郵票由於採用顆粒在10微米以下的高級油墨印刷,因此清晰地表現出駿馬、駱駝及馭者的神儀,給人以色釉流動、斑斕絢麗的質感。這套郵票發行後受到國內外集郵者的喜愛,榮獲建國30周年最佳郵票獎。
這套郵票的設計師盧天驕,廣東中山人,1934年生於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位女郵票設計師。195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分配到郵電部從事專職郵票設計工作。1988年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全國美協會員,曾任郵票設計室副主任。第八、第九、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第八屆全國婦聯常委。曾獲全國及北京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郵票設計是一種視覺藝術,「視覺」強調的是「覺」,通過視達到覺,通過覺達到悟。盧天驕的文化底蘊與豐富的藝術閱歷,使她提高了心、手、眼的境界,完善了妙悟自然的個人追求。在其成長、成熟過程中,繼承與創新相輔相成,自身也不斷得到修煉,最終成為大手筆。
文:李毅民(高級工程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會士,《收藏》雜誌原主編。)
《郵壇茶座》下期預告:《春節》特種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