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言:建議培訓關愛隊 更準確識別「隱蔽長者」

  在新的地區治理架構下,地區有更多有心人可以參與到支援「隱蔽長者」的行動中。有專業人士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未來要進一步發掘並協助「隱蔽長者」,地區關愛隊、區議會、社會福利署等可多方緊密配合,形成支援「隱蔽長者」的聯動網絡。他們建議未來可考慮對關愛隊隊長及隊員進行培訓,讓他們有精神健康急救等基本知識,得以評估市民需要,更準確地識別出「隱蔽長者」。

  身為註冊社工的立法會議員林素蔚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許多長者在退休後長期留在家中獨處,部分長者本身身體狀況或精神狀況不佳,亦有人會因為內向、抑鬱、有長期病患不願他人知曉等因素而不願主動求助。

  目前,在地區服務中心、長者鄰里中心等已有專門負責尋找「隱蔽長者」的部門,用洗樓、轉介、擺街站等方式尋找「隱蔽長者」。

  她認為,地區關愛隊未來是發現「隱蔽長者」的重要一環,可通過上門探訪等方式,發現有需要的「隱蔽長者」,因此未來可考慮對關愛隊隊長及隊員進行培訓,讓他們有精神健康急救等基本知識,從而可以評估到市民的需要,更準確地識別出「隱蔽長者」。

  在發現「隱蔽長者」後,關愛隊須幫助他們了解社區中各樣的團體和可提供的服務,或當了解他們需要申請如綜援、津貼等,可推介給區議員、社會服務署等,「只有通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更全面地幫助到『隱蔽長者』。」

  社署可加強與區議會關愛隊合作

  註冊社工、中西區區議員呂鴻賓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隱蔽長者」不會主動接觸社會福利人員,甚至有社交恐懼症,因此由關愛隊等上門關心和了解會更為合適。

  他指出,現時社會福利署已掌握一定量的「隱蔽長者」的資料,未來可與區議會和關愛隊加強合作,將難以處理的個案轉介給當區區議會和關愛隊,而關愛隊等在了解「隱蔽長者」的需要後,再尋求專業社工的介入和協助,相信會進一步加強支援力量。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