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宵品牌未打響 業界冀盛事升呢
倡參考哈爾濱冰雪大世界 打造港風特色活動 香港疫後首個新春佳節將至,重頭戲就是年宵市場,全港花農、花販都摩拳擦掌籌備。香港文匯報追訪年宵市場的老行尊及行業新丁,直擊他們密鑼緊鼓訂貨、計劃營銷策略。過程中,他們不約而同地感慨,香港年宵市場未能發揮品牌效應、吸引海內外旅客到訪,實屬可惜。初次涉足維園市宵市場的八零後檔戶張女士,以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為例說:「冰雪大世界與香港年宵一樣都是一年一度短時間開放,人哋集藝術性、互動性、觀賞性、娛樂性等於一體,每年都有全國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打卡,其實香港年宵都有條件變成盛事,唔應該局限於本地市場。」檔戶促請特區政府將年宵「升呢」,讓年宵不僅是香港人的,也可以成為全國人民的盛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
香港花藝行業多數以家族式世襲相傳經營,主力售賣紫羅蘭花的八零後張女士是少有的「半途出家」。早年,她在旺角花墟做兼職累積經驗,摸爬滾打漸漸成立自己的花店,於去年首次涉足年宵市場,在沙田的花市小試牛刀。今年,她再接再厲,以數千元租金投得全港最大年宵市場維園年宵攤位。
「自從競投結束之後,就和丈夫為這一場年宵密鑼緊鼓準備。」她已從廣州花場基地訂購年花,預計運輸成本由去年1.4萬元升至1.5萬元,但因應香港經濟未全面復甦,年花零售價維持去年水平。
她說,消費者逛年宵時更看重造型,今年將推出造型精美的品種,包括蘭花、年桔、海棠以及日本珍珠杜鵑,其中的日本珍珠杜鵑更是她去年專門引入。
雖然港人北上消費成風,但她相信對年花市道的影響輕微,畢竟市民難以自攜花卉入境,加上年花可以為家居增添春節氣氛,消除疫情期間的低氣壓心情,相信市民仍願大開慳囊。
「不光是港人年宵,也是全國年宵」
雖然無懼北上消費的大趨勢,但眼見香港年宵市場的營銷手法老舊,張女士大感可惜,「香港年宵可以做得更盛大,不光是香港人的年宵,也是全國的年宵。」
她解釋,港人北上主因是內地消費性價比高,其次是活動選擇廣泛。香港年宵在價格上輸在起跑線,但活動多元化絕對有條件超前,以最近火爆的哈爾濱為例子,當地的冰雪大世界與香港年宵市場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一年一度短時間開放。哈爾濱以嘉年華包裝冰雪大世界,集藝術性、互動性、觀賞性、娛樂性等於一體,成為全國一年一度的盛事,吸引了各地遊客,「我們的年宵市場也是有歷史價值,為什麼我們不能夠打造屬於自己的特色,去吸引市民和旅客呢?」
盼投入資源推動「花經濟」
全港最大蘭花供應商、有「蘭花大王」之稱的楊小龍亦期望,特區政府在花卉市場投入更多資源,精準地幫助到花農,以及培養相關人才,與國際花卉市場接軌,推動「花經濟」發展。
他以蘭花養殖為例,主要在溫室培植,不受水土條件影響,也無懼任何天氣,從小小的苗生長到開花歷時十八個月。養殖蘭花看似輕鬆,但所需的成本與技術都很高,現在的育苗場都是全自動電腦化,設有水簾,開動後就會灑水,加上數把大風扇,很容易就能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每年的電費都需要至少50萬元的支出。
特區政府早前提出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但較少將資源投放在高增值的花農業,楊小龍以台灣地區為例,當地為支持本地花農,會給予土地以及產業科研的支持,建立一個完整的花卉研發服務體系、產銷支持體系,又會定時有國際的展銷平台,將台灣花卉市場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花卉產業集群。
反觀香港的花卉市場,他甚少見到香港有政府資助的花卉相關科研成果推出,「所以每次我都要自己研發新的蘭花品種,都需要至少5年的時間。」
香港花卉市場另一個嚴重問題,是人手不足,「我的花場平時都是依靠家族打理,很少見有年輕人入行。」楊小龍建議,特區政府應開展一系列的花卉工匠人才培育,以及多設置國際性與花卉產業相匹配的技能競賽項目,給年輕人多些機會,使該行業實現從「花農」到「花匠」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