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視窗:洋為中用的廣東音樂

  年近歲晚,向讀者拜個早年,恭祝大家吉星拱照,好運常來。

  近日與舊同學食團年飯,其中一位喜愛音樂的學長問我近年學奏廣東音樂的年輕人愈來愈少,是不是和它太「傳統」有關。我對廣東音樂認識不深,只知它有很多「西洋基因」,絕不傳統。年輕人不愛它,肯定另有原因。

  說到廣東音樂的「西洋基因」,1926年間,時在上海的粵樂名家呂文成有感傳統硬線樂器如二弦、竹提胡等聲音粗硬、音域不寬廣,採用江南絲竹中的二胡來替代,後又採納司徒夢岩建議,用小提琴的鋼絲外弦,代替二胡的絲外弦,同時提高4度定音,創製出今天圓筒、鋼弦、夾於兩膝間演奏的高胡,把主奏樂器二弦,受到西洋樂器影響後,被改良成高胡,開啟「軟弓時期」,成為廣東音樂樂器移植「西洋基因」的重要標誌。

  另一位同在上海的粵樂名家尹自重,更直接把廣東拉弦樂器演奏基本方法,與小提琴演奏技法結合起來,創造了一套廣東音樂演奏法,將小提琴定弦GDAE改為FCGD,與廣東音樂拉弦樂器定弦統一起來。同時,他還將二弦的花音、滑指等技法,和小提琴的指法、弓法、揉弦等結合起來,既保留了廣東音樂的韻味,又大大提升了其表現力,可說是「洋為中用」的佼佼者。

  在創作方面,音樂家借鑒西方作曲技法,產生了一些時尚的曲目,例如丘鶴儔的《獅子滾球》,大量運用上、下行音階迴旋式進行:以第一音節這樣的上行音階式進行,塑造一個球狀物體在滾動的形象。

  說到最具「西洋基因」的作品,「精神音樂」應穩佔第一位。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廣東樂手為了生存,順應當時歌舞廳爵士樂流行的大勢,大量使用西洋樂器和爵士鼓等,改編並改變傳統「廣東音樂」,讓音樂變得節奏感強烈,具有西方時髦音樂風格,聽來精神為之一振,久而久之人們便把這種演奏樣式和音樂風格的廣東音樂,稱為「精神音樂」。

  以上介紹的只是廣東音樂體內較重要的「西洋基因」,其它還有很多受西洋音樂影響的地方,篇幅所限,不能一一細述了。 ◆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