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靈犀/人行降準三亮點 後續值得期待\李靈修

  圖:人民銀行周三「預告」降準,反映決策層積極提振市場信心。\中新社
  圖:人民銀行周三「預告」降準,反映決策層積極提振市場信心。\中新社

  人民銀行周三(24日)預告下月5日降準,帶動兩地股市出現反彈行情。不難發現,今次放水操作有三個亮點:一是由行長提前揭曉降準事宜;二是降準幅度從慣常的25個基點提升至50個基點;三是臨近月末披露寬鬆計劃。這反映出,決策層積極提振市場信心,後續利好值得期待,不排除春節前後全面降息。

  本輪降準之前,鑒於1月份MLF(中期借貸便利)超額平價續作,降息預期落空,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市場情緒,間接拖累股市開年走跌。去年底筆者也多次撰文指出,隨着中央政府擴大發債規模,市場流動性處於緊平衡狀態,貨幣政策較大概率再寬鬆。

  支持實體經濟 避免資金空轉

  那麼,如何理解降準早於降息兌現呢?筆者認為源於以下三個因素:

  首先是銀行淨息差。近年來中央政府大力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商業銀行淨息差自2022年跌破2厘後一路下行,去年三季度已降至1.73厘。根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的《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監管對銀行淨息差「合意」標準為1.8厘以上。這也意味着,銀行利潤水平已跌破「警戒線」,需要盡快挽回這一趨勢。去年底,多家國有銀行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就是為了保障銀行淨息差。在此背景下,貨幣當局對降息操作較為謹慎。

  其次是人民幣匯率。自去年底開始,外界樂觀期待美聯儲「提早」減息,芝商所FedWatch曾顯示今年3月減息概率高達75%。但這一指標更多反映出期貨交易員預期,經濟學家與聯儲官員態度均偏向保守。從新近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美國高息環境仍將維持相當長的時間。出於穩定人民幣匯率的考慮,貨幣當局需要維繫當前中美利差水平,降息亦不是優先選項。

  再次是資金空轉。若市場利率持續走低,企業會利用低成本融資購買理財產品進行套利,資金脫實向虛的風險上升。從市場流動性來看,M1(廣義貨幣供應)同比增速從年初的6.7%下降至年末的1.3%,存款定期化的特徵明顯。也因此,央行貨政司司長鄒瀾年初表示要「防止資金淤積,引導金融機構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今次率先降準也是在維持流動性市場平穩,與避免資金空轉之間尋求平衡。

  緩解低通脹 下月減息可期

  但須指出的是,降息操作仍然十分必要。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阻礙在於實際利率過高。去年中國物價跌幅超過央行降息,導致實際利率反向上升270個基點,年底達3.75厘。同一時期,美聯儲加息幅度超過通脹,年底美國實際利率只有2.1厘左右。

  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在過高實際利率下保持經濟快速增長,中國貨幣當局急需通過降息手段將實際利率壓低在2厘以內,逆轉當前的弱通脹格局。

  在「預告」降準的同時,央行行長潘功勝也指出:「去年的存款降息和即將落地的再貸款降息是為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行做準備。」由此可見,央行也在為下一階段的降息工作蓄力。筆者預計2月份LPR利率可能再度下調,市場利率水平繼續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