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六成受訪者指欠回收設施 民記倡擴廚餘機網絡

◆民建聯建議增加回收流動站和延長服務的時間。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民建聯建議增加回收流動站和延長服務的時間。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民建聯早前進行「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問卷調查,成功訪問840名18歲以上市民,發現近七成(67.4%)受訪者有將垃圾分類回收的習慣,逾六成認為垃圾回收設施不足,六成五擔心在實施垃圾收費前後,會有市民在街邊或者大廈內棄置垃圾以逃避垃圾收費。民建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目前不少市民、前線清潔工人及物管公司對垃圾收費有很多疑問,建議增加回收流動站和延長服務的時間;將「綠在區區」回收站在全港公共屋邨普及;將廚餘機計劃全港普及等。

  葛珮帆表示,該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市民有將家居垃圾分類並交到合適回收點,這個數字令人振奮,亦反映政府的回收教育有一定成效,可惜的是,現時坊間在回收配套設施上,卻未能跟上需求,同時市民對回收設施的服務安排亦不太清楚,反映在資訊發放工作上仍需加倍努力。

  她指出,受訪者除了認為「綠在區區」普及度不足外,對加強廚餘回收有強烈需求。雖然政府推出了「私人屋苑智能廚餘回收桶試驗計劃」,為參與的私人屋苑免費提供智能廚餘回收桶,包括安裝及相關的維修保養服務,為期兩年,但該計劃設定的1,000戶門檻把不少私人屋苑排除在外。

  民建聯建議擴大回收和廚餘機網絡,還建議政府在4月開始先行先試期間做好總結,將實際操作時出現的問題作系統的整理分類,提出妥善的解決方法,並將有關訊息有效向市民及持份者傳遞。且應邀請不同類型物業,包括公屋、私人屋苑、三無大廈、有垃圾槽的屋苑、租置屋邨、鄉村、學校、食肆、商場等參與先行先試計劃,讓試行計劃範圍更廣。宣傳推廣方面,民建聯建議政府要盡快培訓更龐大的政策宣傳隊伍,以加強官員落區解說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