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倡兩地園區合建「雙實驗室」 集聚研發製造總部

  多位與會專家學者就河套區發展提出不同的建議和看法,包括以核心龍頭企業為基礎,建立產業化為導向的國際大型研發中心,香港園區可以與深圳園區合作建設「雙實驗室」,吸引集聚研發總部和製造總部等。

  河套港園區可作重要樞紐

  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李澤湘圍繞科創教育以及人才培養作分享。他提出從製造到創造的引擎在人才,需要培育產品經理以及創業者來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河套香港園區可作為重要樞紐,建立新工科學院、研究院、孵化器、共享工廠等功能模塊,圍繞智慧C端(客戶端),海洋科技,醫療健康,新能源等領域,結合大灣區資源,打造智慧化加新能源的產業創新基地。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表示,要把河套建設放到國家發展的大局中來看,作為帶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國際的起點,打造規則、制度、標準、管理開放型試驗區。他建議,河套合作區制度上應當充分與香港接軌、用好香港的金融業優勢,引入需要與國際合作開放的科研機構,攻克目前我國科技發展所面臨的開放壁壘。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建議,河套區應圍繞國家整體科技戰略,針對性配合國家重點發展的科技領域,聚焦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以核心龍頭企業為基礎,建立產業化為導向的國際大型研發中心;以河套為平台建立突破關鍵技術的高端國際人才匯集地,有效支撐香港科創產業發展和服務國家整體科技戰略。

  此外,要在深港「一區兩園」落實推進「七通一平」,「七通」包括人員通、車輛通、貨物通、資金通、信息通、數據通、生命科學用品通。「一平」是指深港兩園在科技企業所得稅和科技人才的個人所得稅拉平,實現兩個園區的稅率一致。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玉閣認為,香港園區可以與深圳園區合作建設「雙實驗室」,深圳側重在岸實驗室,側重融入國內創新鏈,而香港側重離岸實驗室,側重融入國際創新鏈,兩個實驗室之間應逐步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同時,需要吸引集聚國際和內地企業前來設立研發總部和製造總部,成為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新型工業化的全方位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