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內外/打破地區利益藩籬 推動灣區深度融合\嚴 剛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全方位深度融合發展,是國家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粵港澳大灣區要成為中國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廣東是領跑中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實力最強最具活力的省份,香港澳門是中國最有特色的、實施自由市場經濟、具有「兩制」優勢的特別行政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就是要在實現區域社會經濟要素優化整合基礎上的強強聯合,以推動帶動整個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發揮香港國際化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5年來,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據統計,2022年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全球第10大經濟體,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向着世界級的灣區和城市群的方向迅速發展。在充分肯定已經取得的成果的同時,各界也應該理性深刻地思考,大灣區的融合發展是否確實已經進入快車道,是否已全面取得實質性的成效,是否已經達至戰略性融合,是否已經達到中央的期望與要求。其中是否破局的客觀標準,應該站在國家總體發展大局的高度及灣區深度融合發展的深度來考量,大灣區所覆蓋的「9+2」城市群是否都能夠從大灣區融合發展中獲得新的發展動力,並取得顯著的長足發展,灣區內市民是否獲得最大限度的滿足。

  當前,大灣區發展的整體性和協同性仍需加強。以大灣區港口為例,香港、深圳和廣州的港口之間缺乏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經營合作,導致各個港口同質化發展,相互競爭激烈,影響了各港口的經營效益和大灣區港口的整體實力。這其中就有觀念理念、制度及機制方面的差異所致,也有其中的地區利益分配分歧所致,香港具有靈活應變的「兩制」優勢,理應在這方面發揮更主動更大的作用。

  首先,大灣區各城市必須樹立國家發展的大局觀念,站在國家規劃國家發展國家利益的高度,跨越超越狹隘的各自的獨立利益。有捨才有得,只有讓利才能獲利,齊心協力實現整體發展目標。香港應當深化與其他城市的合作,協調各自的利益,實現互利共贏,為共同推動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共同努力。

  其次,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尚待提升,以更好促進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擴展。香港需要更密切對接國家戰略和政策,發揮自身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優勢,特別是發揮「兩制」的獨特優勢,順應千變萬化的國際市場趨勢,創新制度與機制,制定超前的一流的國際市場機制,構建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主導大灣區制度與機制無縫對接,與其他城市一起推動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提高大灣區的市場活力並推動高質量發展。

  第三,大灣區各城市應優勢互補,差異化發展,形成大灣區合力。香港應推動各城市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合理分工,密切協同,良性競爭,促進大灣區內部的協調融合發展,形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利益共同體,強化大灣區對增強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貢獻,提高大灣區整體的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最後,創科中心建設是香港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也是大灣區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更是國家持續擔當全球經濟發展火車頭,引領全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抉擇。

  打造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發展群,創新科技將成為最為關鍵的推手。因此,在穗深創新科技產業如火如荼日新月異的大好形勢下,香港如何發揮本地創新科技的研發優勢,並將創科研究成果在最短時間內產品化市場化國際化,將是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並發揮重要作用的關鍵所在。

  特區政府需要根據中央有關河套創科規劃,制定適應大灣區創科創業差異化分工合作需要的創科發展戰略,培育孵化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創科企業產業,對接大灣區創科產業鏈,形成灣區一體化的創科產業發展,並帶動香港特區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

  國家副主席韓正22日在京會見滙豐集團主席杜嘉祺時表示,中國正在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將以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展望國家新一輪的擴大開放進程,規則規制機制標準毫無疑問將成為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發力點,而這正正是香港充分發揮「兩制」優勢,先試先行,改革制度創新機制以推動持續發展的捷徑,也是發揮「兩制」優勢助力強國建設的最佳選擇。在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的前提下,任何超前的大膽的制度創新都是值得肯定的。有「一國兩制」的加持,香港理應能夠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排頭兵。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