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之變❶/春運啟幕 智慧高鐵讓回家路更近

  圖:為期40天的2024年春運1月26日拉開帷幕。圖為廣州南站迎來旅客大潮。\大公報記者方俊明攝
  圖:為期40天的2024年春運1月26日拉開帷幕。圖為廣州南站迎來旅客大潮。\大公報記者方俊明攝


  編者按

  2024年春運鳴笛,作為疫後首個常態化春運,隨着海陸空交通網越織越密、高新科技創新應用越來越廣、互聯網產業發展越來越快,今年的春運也出現不少新變化。大公報今起推出《春運之變》系列專題,結合返鄉務工人員回鄉過年的故事與體驗,透過他們多年來在春運購票、出行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展示國家在交通基建、創新科技、低碳建設、綠色生態等領域的新成就。

  2024年春運26日鳴笛,疫後首個常態化春運帶來的人口大遷徙備受矚目。僅廣東預計今年春運客流量約1.27億人次,同比增加近25%,其中鐵路客流更大增34.5%。但相比以往「擠火車」的春運形容詞,近年來,更多旅客的「回鄉路」開始從「回得去」向「回得舒適」轉變。除了基本成型的「四縱四橫」高鐵網打通了春運旅客的返鄉「堵」點,越來越多高含金量的新技術、新產品在春運方方面面的應用,更改善了春運旅客的出行體驗,讓遊子們感到「回家路變得越來越近」。手機搶票,進站「刷臉」,搭上5G信號全覆蓋的智能動車組,原來歸家之旅「不光車快,網也快!」\大公報記者 方俊明

  春運啟航,廣州南站人頭攢動,客流中的老楊背着超大背包尤為顯眼。在火車站進站口,透過人臉信息識別核對,他不到3秒便完成了進站。「十多年前的春運就像『打仗』,能買到票、擠上車就很幸運了。」貴陽籍外來工老楊今年52歲,在廣東打工超過20年,「每次春運都有新變化,回家路好像越來越近了。」

  舊線提質改造 突破設計速度

  老楊表示,2014年之前,從廣州到貴陽有經湖南或廣西兩條通道,車程都需20多個小時;時速250公里的貴廣鐵路於2014年底通車,車程縮至4小時。「現在貴廣鐵路行駛時速提升至300公里,我返鄉又加快了半個多小時。」

  相比貴廣鐵路「提質改造」突破了原有的設計速度,如今不少高鐵新線開通即按照最高速度運營,如廣汕高鐵、汕汕高鐵汕尾至汕頭南段通車時便以設計時速350公里運營,並於今年首次迎戰春運。

  「正因為有了廣州─汕尾─汕頭高鐵,我今年返鄉過年較以往大減一半時間,車票也沒以前那麼難買。」令汕頭小伙阿浩更驚喜的是,「不光車快,網也快!」新線沿途實現5G全覆蓋,以往列車行駛中信號不穩定、上網通話不流暢等現象不再存在,「全民互聯網時代,在急速馳騁的列車中也獲得爽快的上網體驗,是返鄉途中一大樂事」。

  動車組新科技 升級乘車體驗

  阿浩留意到,跑上廣汕高鐵的國產新一代「復興號」智能型動車組,車內外信息顯示器均由點陣屏升級為更清晰的LCD屏幕。車內吊頂電視採用可左、右分屏同時顯示列車運行和影音娛樂信息。衞生間配備了智能照明,檢測到有人進出後會自動調節燈光明暗。動車組二等座在座椅下方和前排座椅上方配備多個USB充電接口。「手機放在商務座座椅旁就能無線充電,連接無線網,手機視頻也可以投放於座椅前方的獨立顯示屏上觀看。」阿浩坦言,新科技帶來不一樣的乘車體驗。

  如今的高鐵除了快,還很穩──除了無縫鋼軌等建築技術外,遠在地球數萬公里外的北斗系統,也悄悄為高鐵鋪軌「把脈」。目前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工程化應用於內地高鐵軌道精測,北斗慣導小車可實現鐵路軌道平順性指標毫米級、里程厘米級測量精度。這讓硬幣在飛馳的列車窗台保持幾分鐘「屹立不倒」,春運返鄉的旅客也能在高鐵上「閒庭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