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糖與思辨訓練

  香橙老師

  聖誕節過後孩子們仍留有一大袋糖果未吃完,每星期上教會都經過一間零食店,一格格放有五顏六色的糖果,是以重量計算的「夾糖」。香橙還記得自己小時候有個圓形膠盒,盒底放有一張紙巾,用來盛載所有收集回來的散裝糖果。

  每星期泊車後和取車前,穿過那個商場,孩子都會問我能否「夾糖」。做父母的當然會考慮糖果是否影響食慾,多吃會否影響情緒控制,還有蛀牙的風險,再加上家中仍有海量的聖誕糖果,我們很多個星期都令孩子的願望落空。但我這個父親卻不稱職,被多問幾次就開始心軟。

  「爸爸,我們想夾糖。」「家中的糖還未吃完。」今次應我的要求,他們多講兩個夾糖的壞處:「糖果沒有包裝,可能會有別人說話時的口水;沒有包裝的食物,不能確保是否還未過期。」於是我的下台階來了:「壞處你們都知道,不如提出三個支持夾糖的理由,讓我考慮。」兩孩子走到牆角交頭接耳,一分鐘後;「夾糖是過程,開心體驗是無價的;所夾的糖果家中沒有,不算重複購買;店員受過訓練,會確保散裝糖果安全可吃。」孩子的理由不能說服我,卻因為組織力強打動了我。欣慰加上心軟,無能的爸爸就此答應孩子的要求。

  香橙常透過辯論訓練孩子的思辨能力。縱使雙方都保持禮貌,但唇槍舌劍難免帶點無情,於是我會偶爾讓「正方」勝,就當是邏輯訓練跟親子關係之間的平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