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雨】山水間詩情畫意 輞川別業隱「詩佛」

◆ 臨摹本《輞川圖卷》(局部)。 資料圖片
◆ 臨摹本《輞川圖卷》(局部)。 資料圖片

  筆者是美術的門外漢,不過偶然也「附庸風雅」起來,跑去看畫展,尤其山水畫。不知是否受孔子所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影響,筆者特別鍾愛看山水畫。不過筆者並非「仁者」,更不是「智者」,只不過站在山水畫之前,好像有一種寧靜安逸的感覺。

  筆者曾看過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在富春江畔結廬隱居而創作水墨畫《富春山居圖》。富春江,即錢塘江上游。《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藝術生涯中最完美的傑作,在他的筆尖下,遠山、近樹、土坂、汀洲,一一顯映出來,呈現出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畫作筆墨清潤,意境簡遠,布局疏密有致,深獲後世山水畫派的推崇。黃公望畫此畫,竟用了七年時間。

  王維詩畫並重

  筆者更加喜愛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作品。他素以山水畫和田園詩見長,山水成了他寄託精神與思想,抒發內心情感的載體。山水畫畫的是「意景」,所以蘇東坡評價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可謂是田園山水詩派的代表,兼具詩人、畫家之才,風格清新淡遠,自然脫俗。

  輞川,是王維晚年隱居的地方,他將這裏營建成詩情畫意的園林,並把它畫下來。《輞川別業圖》就是他在輞川清源寺牆壁上作的壁畫,畫中亭台樓閣掩映於群山綠水之中,安靜祥和;別墅外,有小河漁夫,安靜閒逸。可惜清源寺已坍塌,真跡不復見。我們今天看到的,只是歷代摹本。

  幸好這處別墅亦是王維寫詩的題材,其中《山居秋暝》可被譽為他的代表作。這首詩寫秋晚山景,抒發他對純樸安靜、寄情山林的情懷。他的《輞川集》中就有很多名傳後世的作品,如《鹿柴》、《竹里館》……象徵他晚年心願。

  寫意並非隨意 山水畫技法豐富

  筆者曾參觀過一個以「皴」為主題的水墨山水畫展。「皴」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用淡墨塗染以表現山石紋理,峰巒摺痕及樹身表皮的脈絡、形態。畫家董源畫山石,曾作麻皮皴,這是最能表達山水雄奇的筆法。展出的作品中,筆者最喜歡的是以黃山的山水為題材的畫。

  中國山水畫常以「散點透視法」作畫,這種「透視法」又稱為「三遠透視法」,即如我們站在下面的視角,向上看,看到最高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高遠法」;畫面上還能看到,畫家畫出了山後景色,有縱深感覺的,這就是「深遠法」;而在畫面深處,還可以看到遠處層巒起伏、群山疊翠,站在高處向遠處看,也就是「平遠法」。

  這「三遠透視法」,組合起來,就讓我們把三個視角所看到的物象集中在一個平面上,就是我們的「散點透視法」,有別於西方的「定點透視法」。定點透視是站在一個角度去看,當然不同於中國山水畫能從多角度、以散點透視的方式去看,也好像讓人置身山水間。

  中國畫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留白」。這是表現空間的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是有意識地在畫面上留出空白,不去畫滿,讓觀者留下想像空間。

  ◆ 任平生(資深中學中文科教師,多年深耕於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