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受監控 有跡可尋

  打工仔每天有一半時間都留在公司,有時難免會用公司電腦瀏覽工作以外的網站。有打工仔或會使用「無痕模式」上網避查,但最終仍難逃公司的「法眼」。早前就有打工仔在討論區發文,驚訝地表示發現公司電腦被安裝了一個名為「ActivTrak」的軟件,可監察員工是否每小時都在工作、到過哪些網站等,惹來熱議。到底員工有沒有法子知道自己被監控?監控又有否侵犯個人私隱?本文與大家一齊探討。

  文章由SEEK旗下領先的香港網上求職招聘平台JobsDB提供

  監控不稀奇 WFH變嚴

  相比起樓主的詫異,不少網民對於公司電腦有安裝監控軟件都感到不意外,事關企業監控員工的行為原來早已不是稀奇事。傳統上,監控設備主要用於金融機構,以監控員工通訊,防止進行內幕交易,其後愈來愈多企業都採用監控設備管理員工的上網行為,以保障公司業務及機密。並監察員工工作,近年「監工」情況更因疫情興起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WFH)而變本加厲。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八成企業都會追蹤員工的生產力,例如Amazon會追蹤員工於工作過程中的移動數據與休息時間、J.P. Morgan會追蹤員工的上班日常活動,如打了哪些電話、寄了幾多封電子郵件等。

  監控行為 有例可遵

  面對企業的監控行為,打工仔難免擔憂個人私隱被侵犯。根據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發出的《保障個人資料私隱指引:僱主監察僱員工作活動須知》,列明僱主可以因應業務需要,合理地監察僱員,例如:首先,可監察僱員瀏覽網頁的時間,以免公司資源被大量耗用作私人用途而損害公司生產力;其次,可透過安裝能記錄僱員所瀏覽網頁的工具,藉以偵察下載屬他人受版權保護材料的侵權行為,以防範僱主可能須就僱員的侵犯版權法行為承擔法律責任;可監察由僱主提供的通訊設備所發出的電郵內容,以確保商業機密資料完整及保密,以防範如內幕交易或洩露公司商業秘密等的活動。

  不過,若企業惡意收集僱員信息,監控僱員工作時間以外使用網絡的情況,就涉嫌侵犯員工私隱,其中該《須知》就提到,如僱主監察一些顯然與僱員工作表現無關的電子郵件,例如僱員午膳時向配偶發出的訊息,則多被視為具相當侵犯私隱的行為。

  雖然企業有權合理地監控員工使用公司電腦的情況,但行為長遠可能造成負面影響。一項英國商會調查指出,若一間公司引進監控系統,逾半員工會覺得僱傭雙方的信任關係被破壞,繼而可影響團隊士氣,令工作效率下降,削弱員工生產力;員工更可能會因為不滿企業透過監控系統加強對他們的掌控,而更想挑戰體制,將心力放於工作內容以外,甚至選擇辭職。

  因此企業必須小心處理監控行為及政策、拿捏好監控尺度,否則可能招致反效果。建議僱傭雙方互相尊重,企業應盡量保持政策透明,不干預員工的休息及私人時間,員工亦需控制好在公司處理私事的時間,以取得平衡。另外,該《須知》亦建議僱主制定清晰的監察政策,並列明使用監察設備的條件,以讓僱傭雙方明白並理解政策下的行事後果,避免推行政策時出現誤解或引起僱員不滿。

  個人裝置私網避查

  若打工仔想知道公司電腦有否被監控,可留意以下蛛絲馬跡:

  1. 登入通訊程式時,被提示該程序不能登入;

  2. 開啟網絡遊戲,同樣被禁止或程序被終止 ;

  3. 沒操作滑鼠的情況下,滑鼠會突然移動操作;

  4. 電腦總是被鎖定或系統總是被篡改。

  打工仔若不想洩露網絡行蹤,單靠使用「無痕模式」上網並不足夠,因公司系統仍可追蹤到。因此,打工仔應使用私人電子設備,並不要連接公司WiFi網絡,才能確保免被追蹤,否則與使用公司電腦無異。

  軟件趨強勁 亦稱為Bossware

  隨着科技發展,企業監察範疇愈來愈廣泛,手段亦層出不窮,不僅能夠收集電腦鍵盤輸入紀錄、網頁瀏覽紀錄,就連記錄員工的一舉一動,臉部的微細表情,甚至能利用AI系統,判斷員工是否正在求職等。有美國公司採用生產力促進工具WorkSmart,每隔10分鐘就透過員工電腦的視像鏡頭拍攝照片,檢查員工有沒有分心或打瞌睡,以評估員工投入工作的程度。換言之,只要僱主有心追查,員工的言行舉止都可一覽無遺,故WorkSmart、ActivTrak、Teramind等監控軟件亦有Bossware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