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本港「演唱會經濟」要追落後


  疫後各地「演唱會經濟」大爆發,動輒吸引數以萬計各地追星族聚集拉動消費。昨日立法會內,身兼行政會議召集人的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與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亦就此展開一幕火藥味濃的答辯。「演唱會經濟」不但能為城市帶來經濟效益,更加是文化軟實力的體現,是本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重要一環,當局應正視當前表演場地和政策支援所存在的薄弱環節。

  葉劉淑儀昨日質詢政府會否積極爭取國際知名歌手來港舉辦演唱會,並以美國巨星Taylor Swift選擇新加坡作為亞洲演唱會地點,形容香港「失去機會」。楊潤雄回應指本港舉辦大型流行演唱會不乏吸引力,去年平均每月有約2個國際知名歌星舉辦每場逾萬人的大型演唱會,今年亦陸續有來,是否在港舉辦演唱會屬商業決定,不能以個別歌手是否來港斷定是否成功。這番答覆引起葉劉不滿。

  平心而論,本港表演場地數量和設施明顯已有不足。演場會除了聽歌,也看華麗服飾和舞台效果,場地大小、設計和格局要夠氣派才行。然而,本港目前最大的演出場館只能容納約1.4萬人,已有先天缺陷。Taylor Swift今年在新加坡舉辦6場演唱會,場地可容納5.5萬名聽眾,場場爆滿,令前往新加坡的機票價格升3倍,三四星級酒店最少貴兩成。

  韓國女團BLACKPINK去年在越南舉行的演唱會(場地可容納逾4萬人)收穫逾2.1億港元旅遊收入,泰國演唱會(場地可容納逾5.1萬人)為當地帶來逾1.5億港元旅遊收入,於新加坡亦產生逾2.5億港元經濟效益。有意見指出,本港業界早於2014年已進行「演唱會旅遊」可行性研究,結論是若有3.5萬座位大型場館,每年僅門票直接收益就可額外增加14億元,並為整體經濟帶來多達52億元的效益,創造逾1.6萬個就業機會。

  雖然歷屆政府都十分重視本港文化藝術的發展,但場地不足和老化,明顯是令國際頂級歌手和樂隊卻步的主因,亦不利本港團體的表演機會。啟德體育園啟用在即,政府需要確保有完善管理,避免再出現類似啟德郵輪碼頭管理的蹉跎歲月;不但要吸引國際巨星來港表演,亦要確保本地演藝團體有機會使用優質場地,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