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聞港食/龍腦荔枝湯\蕭欣浩

  跟學生到長沙灣覓食,手機一查,發現酒家,位處長沙灣道,近大南西街。午茶入座,點心不俗,捧上一籃,荔枝兩顆,是現代的呈現方式。外紅裏白,足似荔枝,實際咬下,本是奶黃煎堆,以荔枝肉作餡。

  荔枝加工,古有記載,清代《紅樓夢》提到「蜜餞荔枝」。清代《宣宗成皇帝實錄》同有收錄,指是福建每年例行上貢的貢品。上貢原因不難理解,清代《清稗類鈔》有說:「福建、兩廣以荔枝、龍眼著。」福建荔枝出眾,上貢當然合理。「蜜餞荔枝」的製法,可參考宋代《荔枝譜》所載:「蜜煎,剝生荔枝,榨去其漿,然後蜜煮之。」荔枝汁盡去,只取果肉,以蜜糖煮為蜜餞。

  荔枝名美,取稱者眾。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提到「荔枝湯」,不過閱覽食譜,用料為烏梅、砂糖、肉桂末、乾薑末、丁香末,沒半點荔枝,想必荔枝不易得,以烏梅湊合,尚可解饞。做法是烏梅洗淨,熬成梅汁,去核去渣,與糖混和。後再熬去一半,再拌入肉桂、乾薑、丁香等粉末,熬成膏狀,淨器收藏。

  如不想細熬,《事林廣記》同收「荔枝湯」,更像現代沖劑,材料為乾烏梅肉、乾薑、粉草、官桂,全搗成細末,拌糖入瓷器,用時兌水或再煮。

  宋代《寶真齋法書贊》,有真荔枝湯的做法,主要用上荔枝肉,記載如下:「擘生荔枝肉,別貯其自然汁,以水解白沙蜜,漸入和,令味相得。即並荔枝肉,上火煮減半,以甆合貯之。計客數,人一勺,又令入湯小半盞,煎沸。用紗囊盛龍腦,先撲熱盞,乃注湯。」荔枝汁先混和水與蜜糖,加入荔枝肉,煮半入盒。用時以盞,一勺煮開。龍腦為樹脂,載入紗囊,輕撲熱盞發香,再注熱水飲用,是以嗅覺帶味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