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赴滬打卡 重走《繁花》路

  圖:《繁花》劇中至真園酒家的原型位於上海市黃河路上的苔聖園酒家,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前來打卡。\中新社
  圖:《繁花》劇中至真園酒家的原型位於上海市黃河路上的苔聖園酒家,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前來打卡。\中新社

  在上海國際飯店門口排隊買一袋蝴蝶酥,到「鮮得來」吃一份排骨年糕,然後到黃河路逛一逛;如果訂不到和平飯店的套房,則可以在樓下吃一頓悠閒的下午茶……近日,隨着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衛執導的大陸電視劇《繁花》熱播,在兩岸掀起了「繁花熱」。到上海尋找《繁花》景點打卡的遊客裏,有不少台胞的身影。有台青向大公報表示,《繁花》在島內是一個很流行的話題,所以他們特地去了上海實地打卡,把熱門的拍攝點都走一次。此外,有在上海的台胞看完《繁花》後專門去購買原著,準備過年回台灣把這本小說送給親友們分享。\大公報記者 張帆、蘇榕蓉

  「《繁花》堪稱上海平民小吃大賞,劇中的『汪小姐』和『寶總』同吃的排骨年糕,我們也跟着排長長的隊伍買過。」台北市民沈樹毅興奮地告訴大公報記者,在元旦他和朋友一起去了上海,還在《繁花》的拍攝地打卡。他們找到了劇中的場景,例如,黃河路、「寶總」的和平飯店辦公室等,感受到了劇中的時代氛圍。「上海真的很好玩,《繁花》為大家呈現了一個充滿魅力和活力的上海,觸動了台灣民眾的心。」

  沈樹毅表示,「《繁花》不僅是一部劇,更是一座兩岸文化橋樑。劇中呈現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風情,讓台灣觀眾領略到上海獨特的城市魅力。我們到了上海親身體驗,也真實感受到了電視劇對細節還原的匠心獨運。」

  在沈樹毅看來,《繁花》通過故事情節、細膩的人物刻畫和情感表達,讓兩岸觀眾更真實感受到劇中角色的情感歷程,從而產生共鳴,為兩岸同胞提供了解彼此的窗口。「對於優秀的影視作品,兩岸同胞都有着相同的品味,《繁花》在兩岸都引起熱捧和共鳴就足以證明這一點了。待未來有更多優秀的影視作品促進兩岸交流與合作。」

  過年回台向家人贈原著

  來自台南的王小姐近日觀看了滬語版《繁花》,感覺格外親切,早前她把自己與家人遊覽《繁花》拍攝點的視頻發到社交平台上,引來不少點讚。王小姐在上海生活了13年,雖然劇中很多地點都去過,但是看完《繁花》後還是很想重溫一次。她笑稱自己的丈夫就是一個男版「汪小姐」(做外貿業務的)。「我個人特別喜歡王家衛的作品,所以這次去打卡,我還特別模仿了『汪小姐』在劇中跟『寶總』過元旦的穿着、髮型。」

  王小姐說,最近《繁花》是她與親友們的熱門話題,「我跟台灣家人說,過年要把原著帶回去給他們看,就是不知道他們到時候看得懂看不懂,因為書裏有很多上海方言,但能藉此多了解上海,我覺得很有意思。」

  王小姐認為,繁花雖然講的是滬語,說的是上海,但在香港、台灣也有不少粉絲,關鍵在於有好的文學作品作為底子,加上好的創作班底和團隊,從而製作出一部好的作品,而且兩岸本就同根同源、文化相通,容易引起共鳴。

  和平飯店多次接待台胞

  在眾多的《繁花》經典場景中,最熱門的就是黃河路與和平飯店,其實這兩個景點與滬台交流、兩岸交流都有深厚淵源,尤其是和平飯店,多年都是許多赴滬的台灣參訪團的必到之地。1998年10月14日,第二次「汪辜會談」在和平飯店和平廳舉行,達成「兩會開啟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對話」等四項共識。2014年2月13日,時任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時任台灣方面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王郁琦在和平飯店茶敘。去年4月,赴滬訪問的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也曾在和平飯店與在滬台商座談、餐敘,並欣賞了和平飯店特有的老年爵士樂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