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新招 保障市民賬戶安全

  圖:警務處資料顯示,2023年頭10個月接獲的舉報詐騙個案增至33923宗,按年上升52.1%,估計損失約72億港元。
  圖:警務處資料顯示,2023年頭10個月接獲的舉報詐騙個案增至33923宗,按年上升52.1%,估計損失約72億港元。

  金管局再出新招,提升市民的銀行戶口保障。當局昨日發表公眾諮詢文件,建議將銀行間訊息共享平台(FINEST),由企業戶口範圍擴展至個人戶口,即容許認可機構為防範或偵測金融罪行,交換個人客戶賬戶訊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詐騙相關洗錢活動的戶口大部分由個人持有,將涵蓋範圍擴至個人戶口,可提高FINEST防範及偵測罪案的能力,對打擊金融罪行(尤其詐騙)能發揮關鍵作用。金融界人士及銀行公會表示支持相關方向,相信業界會配合。\大公報記者 彭子河

  金管局昨日發出題為《有關認可機構為協助防範或偵測罪案而交換訊息之建議》諮詢文件,建議當銀行日後留意到有跡象顯示客戶、戶口或交易可能涉及犯罪活動,可向其他銀行發出警示以協助阻截非法資金,並消除銀行之間的訊息差異,以免被騙徒利用。諮詢期至今年3月29日結束。

  文件提及,容許持牌銀行交換的資料主要有6個種類,包括:銀行賬戶號碼;屬自然人之客戶或交易對手的個人資料(例如姓名、出生日期及身份證號碼);屬法人、信託或類似信託的法律安排之客戶的任何實益擁有人或關連方的資料,例如法團董事、合夥人或受託人;以及交易或活動可能涉及詐騙、洗錢或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的原因等。(見附表)

  訊息透過安全渠道交換

  諮詢文件建議,有關訊息將透過安全渠道交換,包括專用電子平台如FINEST(銀行間訊息交換平台)。此外,當局將採取適當措施確保有關渠道符合嚴格的網絡安全及其他相關規定,包括限制使用權、只容許認可機構指定員工使用。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金管局會負責監管銀行遵守有關管控措施,亦會就交換訊息的情況,以及銀行應如何遵守有關處理訊息的各項規定發出全面指引。

  在金管局及警務處支持下,香港銀行公會於去年6月推出FINEST,讓本港5家大型零售銀行在發現可疑犯罪活動時交換訊息。不過余偉文指出,由於FINEST現時只能涵蓋企業戶口,而目前「絕大部分傀儡戶口都是以個人名義持有」,銀行要識別也非常困難。

  議員料有效阻截騙款轉移

  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回應大公報查詢時表示,諮詢文件已表明,有關建議的目的是打擊日益猖獗的詐騙案,在五家零售銀行合作交換訊息後,事實證明對防止市民受騙或阻截騙款方面成效甚佳。若能進一步擴大參與銀行的範圍,及把分享訊息擴展至個人,相信在防騙方面的效果會更為顯著。而該分享平台將在金管局監督下運作,亦可減低濫用資料的風險。他個人十分支持這個方向,深信銀行界亦會配合。

  香港銀行公會歡迎當局就有關建議展開諮詢,形容這些建議與其他金融中心近日研究的方向一致。銀行公會主席林慧虹表示,業界一向致力打擊金融犯罪,努力保障客戶免受相關風險影響。銀行公會將繼續與金管局保持溝通,反映銀行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