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糖尿患者「心病」風險 中大發現13種「線索」

◆中大醫學院馬青雲教授
◆中大醫學院馬青雲教授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鼎煌)本港有約70萬名糖尿病患者,且數字還在急劇上升,而糖尿病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為一般人的兩倍,如何在臨床上準確識別出高風險群組,幫助病人及早干預治療,是防止他們健康轉壞的關鍵。針對此問題,一項由香港中文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瑞典隆德大學共同領導、全球11個國家及地區共23位專家進行的跨國研究,成功發現了13種生物標誌物,可大大提高醫生識別糖尿病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組的準確性,以向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和建議。

  論文共同高級作者、中大醫學院何善衡糖尿科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學術)馬青雲表示,這項研究指出在臨床風險預測中納入這些新的生物標誌物的價值,以及發展糖尿病精準醫療的潛力。

  他又指,下一步將系統地比較不同的預測方法,以找出將糖尿病患者進行風險分類的最有效方案,而當確定這些生物標誌物能準確預測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病風險,臨床指引將會被改寫。

  是項研究歷時三年多,其中研究人員全面回顧9,000多項於1990年至2021年間發表的研究,發現195個生物標誌物中,13個標誌物與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風險顯著相關,其中表現最突出的生物標誌物是NT-proBNP,且體內NT-proBNP水平愈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愈高。

  有關研究結果早前在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旗下的《通訊醫學》(Communications Medicine)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