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彎/年會焦慮\關 爾
歲末年終,隨着職場喜劇電影《年會不能停!》在內地火爆上映,「年會焦慮症」也成為打工人的熱議話題。
說起來,年會最初設置的目的,大概就是為了聯絡感情、紓緩壓力。
此後頻頻出圈的年會,大多集中在互聯網大廠領域。隱退前的傑克馬(馬雲)每次都會在年會上華麗變裝,回歸真我。在此潮流引領下,大廠年會往往成了cosplay的「重災區」。從跳女團舞到唱搖滾樂,佔據財富榜單前列的諸多行業新貴,在公司年會上各顯神通,出盡風頭。讓公眾艷羨不已的還有這些企業在年會上一擲千金的重磅獎品,手機、汽車、房產、股份,看似慰勞員工,實則暗地裏較勁。
不過這些都是屬於少數人的快樂。在普通打工人的日常工作裏,晨會、晚會、周例會、月度會、交流會、通氣會……會又生會,無窮盡也。而一年一度的終極「社死」現場,更令人「聞風喪膽」。「輪流表忠心,人人喊口號;獎品抽不到,陪笑瞎胡鬧」,是年會留給很多人的「慘痛」記憶。
也因此,電影《年會不能停!》對拉幫結派、權力爭鬥、形式主義、人浮於事等職場亂象的無情嘲諷,才會直擊打工人的情緒痛點,讓大家在捧腹大笑之餘又心酸不已。人們難以忍受的不是年會本身,而是競爭焦慮、信仰迷茫和職場困境,以及難以直面的三百六十五天一無所獲的自己。
當然,再怎麼生動展現與深刻剖析,電影也難以真正解決現實的困惑與難題。但喜劇是苦悶生活的解藥。當我們被工作折磨得沒了脾氣,只有開懷大笑能將我們拉出壞情緒的泥沼,讓千瘡百孔的自己在修修補補中重新抖擻起來。這也許就是喜劇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