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新出路3/重振好客之都 優化五大元素

  圖:「打卡遊」近年成為趨勢,不少攤販慨嘆,現時遊客是「看的多,買的少」。
  圖:「打卡遊」近年成為趨勢,不少攤販慨嘆,現時遊客是「看的多,買的少」。

  多個旅遊熱點出現「打卡至上」趨勢,大公報記者過去一星期走訪油尖旺、銅鑼灣等多個遊客熱點,不少食肆及商戶慨嘆「旺丁不旺財」,銷售紀念品的街道出現「全自動講價」景象。總結不同旅客意見,消費價格、待客之道、拓寬宣傳、引導體驗、交通配套五項元素,均影響旅客決定是否過夜及重臨。

  有學者認為,旅客出行消費注重「吸引力」,應該完善基本配套,同時應投其所好,構建新景點、加入新元素,讓訪港旅客有耳目一新的體驗。\大公報記者 劉碩源、鍾佩欣

  「靚女,你再看一下啦,70元賣你了,要不50元吧,30……」旺角通菜街的一檔紀念品攤販,與旅客經過一輪「全自動講價」後嘆了口氣,最後旅客轉身離開,攤販向記者慨嘆「生意難做!以前大家都很喜歡這些的,現在就直接走了。」攤販表示,現時偶而有人駐足觀看小商品,卻少有人問津,然而隔壁的快富街,卻以一個路牌,聚得一眾遊客,不過仍然是「看的多,買的少」。

  內地客:不清楚夜繽紛活動

  為期五個月的廟街夜市,開幕以來反響熱烈,唯一街之隔的街頭食肆、排檔和地舖,氣氛卻截然不同。有攤販指出,遊客雖然絡繹不絕,但停下來細心觀看及購買的人少之又少;與之相似的景點,還有金紫荊廣場與灣仔藝遊坊、尖沙咀夜市與星光大道。

  香港夜繽紛、聖誕市集等一系列活動帶旺經濟,但在旅客角度而言只是「略知一二」。來自深圳的詹先生表示,復常後訪港的頻率不低,但有時對香港舉辦的活動卻了解甚少,「過去是透過內地的社交平台得悉香港的活動資訊,但馬拉松、維港遊的推廣甚少看到,建議政府透過多渠道發放旅遊信息。」

  記者訪問多位旅客來港景點,普遍回答是迪士尼、維港、金紫荊廣場等著名景點,問及夜繽紛活動則表示不清楚,不少人也反映,期望了解香港歷史文化,卻不知應如何着手。

  「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係唔夠㗎!」香港食肆有個別服務從業員,服務質素被人詬病。有旅客反映,不了解香港「搭枱」文化、加一服務費等「慣例」,因此發生的誤會不在少數,過去記者曾實測多間茶餐廳,發現服務員態度「愛理不理」,詢問餐牌內容亦表現出不耐煩。

  「區區有活動,但資訊不全面」

  來自江西的孫小姐初次訪港,提到乘坐港鐵外的公共交通亦是難題,例如乘坐小巴更讓她「完全不知道在哪上車,怎麼下車」,建議官方可在相關配套上,提供便利旅客的調整,例如推出教學等。

  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理事長梁芳遠形容,政府疫後旅遊活動如同「打游擊」,旅行社為旅客團編排行程時有困難,難怪自由行旅客也感到資訊不全面,不知道活動什麼時候舉辦、哪一個是「周末限定」。她舉例,即將在18區舉辦的打卡點及節慶活動,18區地點、活動內容完全不同,而且舉辦時間短,形容是「快閃」活動,未能有效吸引旅客停留。

  梁芳遠強調活動需長期舉辦,建議在觀塘海濱設每晚營業的市集,有表演、美食及手作攤位等,長遠而言可「活化」啟德郵輪碼頭,策劃不同活動等,「有東西看,旅客自然會過來。」

  深度遊、體驗遊是發展方向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工商及款待業管理學部高級講師陳文亮強調,旅客消費注重「吸引力」,有政府推動下,商戶亦要推出有吸引力產品,「迪士尼產品及飲食,旅客都願意消費,因為夠特別」。他又認為,旅遊定位需有多方向發展,年輕人深度遊、外地旅客體驗遊,以至大型體育活動、演唱會,相信更有助促進旅客消費,過夜日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