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伴建社區

  龐愛蘭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健康城市聯盟(香港)副主席

  「治港新政」日前主辦的社區精神健康交流會。感謝麥美娟局長在擔任立法會議員時,成立一個這麼好的交流平台,現由鄧家彪作召集人,麥麗娟為總幹事。

  全球經過疫情衝擊,精神健康引發強烈關注。世衞於《2022年世界精神衞生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共有近10億人患有精神病,其中14%是青少年;每100個死亡人士中,就有一個以上死於自殺。

  香港不能獨善其身,所以「治港新政」邀請多位專家,就精神健康政策和服務分享看法。主講嘉賓為精神健康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等,筆者亦有幸被邀作為分享嘉賓,以下是部分觀點:

  1.快樂最重要的元素是夢想。有夢想就有方向、力量和希望。還記得周星馳在電影裏說:「做人如果無夢想,同條鹹魚有什麼分別」。

  2.影響精神健康的因素多元。中大研究指出,中學生自殺率為14.5%,其常見風險因素包括父母有明顯情緒困擾、自身睡眠失調,以及學業困難。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就是子女的第一個老師,推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計劃不可少。社會應改變思維,不應只看成績,每個青少年都各有所長,應該欣賞和給予鼓勵。

  3. 利用年輕一代喜歡的溝通模式,透過AI去做初步精神健康評估。如利用香港公司(Hanson Robotics)創造及編程的世界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人工智能(AI)機械人「索菲亞」。而往後若有需要輔導服務的話,則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4. 朋輩對青少年非常重要,故可以訓練同學作為精神健康大使,以便提供適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