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社會養老\喬苓

  因為家族傳承的觀念,家鄉至今還殘留一些重男輕女的現象,比如對宅基地的處理,如果家裏只有閨女沒有兒子,多數會傳給自家的侄輩。而相應地,接受繼承的侄輩就要負責膝下無子的伯伯或叔叔的養老。

  一位朋友是老家縣城裏的公務員,年輕時恰逢計劃生育嚴格執行的時期,只育有一個女兒,女兒嫁到了外地,工作也在外地,家裏現在只有他和老伴兒兩人。朋友臨近退休,大哥家的侄子知道他這位叔叔手裏有積蓄,待過幾年上了歲數行動不便,肯定要靠他照顧,便整日游手好閒,工作不上心,讓朋友很頭疼。

  在傳統文化裏,叔叔一直是僅次於父親的存在,漢語裏甚至將叔叔稱為「叔父」,如果是父親的堂兄弟,稱為「從父」。《舊唐書》記載,有一位叫盧邁的中書侍郎膝下無子,他將堂弟的兒子紀為嗣,還對人說:「兄弟之子,猶子也,可以主後。」意思就是兄弟的兒子就像自己的兒子一樣,也是可以主持祭祀的家族後人。

  朋友之前也一直把侄子當兒子養。他說,看透了侄子的小心思,他近日警告帶鞭策地說等老了會自己養老,不用伺候。而這一敲打很管用,讓侄子已經開始緊張起來。

  按照內地的分類,六十至七十歲屬於低齡老年人口,七十至八十歲屬於中齡老年人口、八十以上屬於高齡老年人口。到去年末,內地六十歲及以上人口已經接近三億。朋友即將六十歲,自己有儲蓄,身體也無大毛病,屬於低齡健康老人。而且,內地近年不斷優化社會養老服務環境,加強適老化改造,這也是他不用擔心老無所養的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