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走廊/紐約「萬國學舍」\海龍

  圖:萬國學舍紀念匾額。\作者供圖
  圖:萬國學舍紀念匾額。\作者供圖

  紐約晨邊高地哥倫比亞大學左近有個遠近聞名的「萬國學舍」,它滋潤過近代中國留學生並在一眾中國現代名人的日記、回憶錄中名堂響噹噹。中國現代作家和如雷貫耳的名人如胡適、顧維鈞、聞一多、曹禺、老舍、林語堂、張愛玲、唐德剛、夏志清、董鼎山、貝聿銘等都在這裏住過而且受惠於斯。今年是它建成整整一百周年紀念。

  萬國學舍的全名叫紐約國際之家(International House NYC),也稱 I-House,是一所為研究生、學者、實習生等提供服務的私人、獨立、非營利性住宿的項目中心,位於美麗的哈德遜河西岸。它建於一九二四年,屬意大利風格建築,並於一九九九年作為國際住宅被列入美國國家歷史名錄。萬國學舍接待過來自一百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學人;日常住戶約七百多名學生、學者,其中約三分之一來自美國。其服務宗旨在於促進跨文化跨學科跨領域交流和提升領導力,近一個世紀來,它接待哥倫比亞大學、茱莉亞音樂學院、演員戲劇學校、紐約大學、曼哈頓音樂學院、紐約協和神學院、哥大師範學院以及紐約市立大學的數萬名莘莘學子。

  據舍史介紹,萬國學舍的創立還跟中國留學生有關。話說一九○九年,基督教青年會官員哈里·埃德蒙茲在哥倫比亞大學台階上偶遇了一名來自中國的研究生無處可居。緣此,他開始努力籌集資金建立I-House,以促進雙方之間的關係。幸運的是,一九二四年在小約翰·洛克菲勒的資助下萬國學舍開業。後來他又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以及克利夫蘭道奇家族的類似學舍提供資金。洛克菲勒的家族後代也參與董事會並支持萬國學舍事業。

  萬國學舍的座右銘為「兄弟情誼必勝」。其後這項福利事業也延伸到了全美和國際社會,包括美國費城、哈里斯堡、聖地亞哥和華盛頓特區;法國巴黎,澳洲墨爾本、布里斯班、悉尼、達爾文和卧龍崗;加拿大艾伯塔省;新西蘭奧克蘭和英國倫敦。它服務並接待過世界各路名人以及美國政要、歐洲政要乃至日本天皇等。洛克菲勒家族充當名譽主席,其他參與管理並名列其中的要人有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福特,美國國務卿史汀生、馬歇爾、基辛格等人。而當年囊中羞澀青葱歲月學子時代入住過這裏的名人更多,其中不乏國家總統、首相、聯合國副秘書長、諾貝爾獎獲得者、奧斯卡獎得主、大學創校校長、政治家、小說家、演藝明星、名記者、銀行家、慈善家等。各路英豪憶當年時多滿懷摯情和感念回憶起它,並宣揚它的精神、現身說法、捐款支持這個溫暖過他們的溫馨的居所。

  萬國學舍風景一流,旁邊是紐約地標建築河濱教堂和美國著名景點格蘭德總統墓,腳下是河濱公園。此處步行到哥大是五分鐘路程;而且每天面對哈德遜河夕照,佔盡地利。學舍內部空間敞亮高聳,設施華貴且舒適,更有各種學習和遊樂設備、會議室、圖書館、會客廳、舞廳、高級餐室和禮堂等,而且非常經濟實惠,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頓,它的確是個難得的好處所。

  當年中國學子初來乍到紐約多投奔此處。而且一傳十、十傳百,不只是學生,甚至著名學者乃至成名人物也臨時以此為家。或暫住或久居以此過渡,接待八方友朋,洗卻征塵或同儕相聚緩釋思鄉情懷,萬國學舍施惠於數代中國學子;因此這裏也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念想。參觀這個飽含着歷史和滄桑的地方,有如瀏覽了一幅中國近代文人形跡畫卷。這裏也展示着歷代留學生的紀念品和留言。它像一個民國時代的百摺鏡,印着各路學人的足跡:有激情澎湃的演說、風光無限的舞會、風流裊娜的京劇演出和佳節思鄉的影像;仔細閱讀這些史料和珍聞,足以填補中國學術和文藝史的一個側面。有趣的是,中國留學生當年獻給萬國學舍的禮物中有一個大大的牌匾放在中央舞廳的顯眼處。上面幾個碩大的中國字特別顯眼,走進一看,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親書的「四海兄弟」。跟萬國學舍的宗旨「兄弟情誼必勝」相映照,這個題詞倒還真的很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