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啟蒙/冀辦金庸武俠電影展

  圖:《倚天屠龍記》1978年版電影海報。
  圖:《倚天屠龍記》1978年版電影海報。

  「路易斯·查的書,特別有趣。我也看了他的很多武俠電影。」馬可·穆勒聊起金庸即滔滔不絕,「我一直認為,總有一天,應該做一個金庸電影回顧展。」

  「70年代初,意大利引進了幾部港片,我正是從那時候才知道,中國電影也有這種非常強的類型片、功夫片。」自此,馬可開始對港片着迷。

  1979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湧現出章國明的《點指兵兵》、徐克的《蝶變》、許鞍華的《瘋劫》和翁維銓的《行規》。馬可的這些香港年輕導演朋友,在1980年代初,被冠以「新浪潮導演」之稱。這群人在那個年代及至今,對中國的電影而言,極具影響。

  馬可說,香港的這批新浪潮電影人,在全球範圍內對電影有獨到的理解。「我是意大利人,我看了很多意大利的新現實主義電影,我也很熟悉這些電影。但我看了方育平的處女作《父子情》,我忍不住跟他說,他的作品真的是新的新現實主義。」

  正是香港當年特別的電影新氣象,讓馬可越來越關注香港電影,也注意到香港功夫片背後的武俠宗師金庸。「我在香港買過幾本金庸的武俠小說,但後來發現,我只能讀英文或者外文翻譯版。」

  關於金庸武俠電影展,馬可認為目前最大的難題是影片資源的拷貝。「那些電影那麼棒,現在我們真的需要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