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美「產業鏈」本土化 損人不利己

  圖:國民黨召開記者會,痛批民進黨當局在台積電被美國掏空的問題上態度軟弱。\資料圖片
  圖:國民黨召開記者會,痛批民進黨當局在台積電被美國掏空的問題上態度軟弱。\資料圖片

  台積電18日表示,將推遲美國亞利桑那州第二座工廠的投產時間。美國彭博社稱,這是對拜登政府推動在美國本土製造關鍵零部件計劃的又一打擊。對此,專家表示,台積電的經歷顯示出,華盛頓試圖使芯片產業鏈重返美國本土的計劃成本比預想中更加高昂。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19日表示,隨着華盛頓將使產業鏈重心重回美國視作一個戰略任務,「產業鏈」一詞的全球性和經濟性含義正在被日益削弱,而其被武器化的趨勢則越來越明顯。在美國決策者的眼中,全球產業鏈布局的本質已不再是經濟互惠,而是「你輸我贏」。

  李海東表示,美國要推動這一戰略也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台積電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事實上,讓產業鏈重回美國本土的成本可能比華盛頓此前預想的還要高得多。但從目前情況看,美國政府在此方向上的動作不會停。李海東認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國此舉也在為中國大陸等其他地區培育出台積電的競爭者創造土壤。這將刺激中國在芯片和其他高科技領域進一步加強自主研發能力。 環球時報